1.1.2 天生有用——克隆技术看“悟空”

在《西游记》的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三个小王子对行者叩头道:“师父先前赌斗,只见一身,及后佯输而回,却怎么就有百十位师身?及至拿住妖精,近城来还是一身,此是甚么法力?”行者笑道:“我身上有八万四千毫毛,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万亿之变化,皆身外身之法也。”

我们小时候阅读这一段文章时,觉得孙悟空好厉害,只用一根毫毛就能变化出那么多一模一样的自己,甚至还幻想能具有和孙悟空一样的能力;再长大些学语文的时候,发现是作者太厉害,能构思出这样科幻的故事;后来学习生物学,才发现原来真的有这种以一化十的生物繁殖现象。

在现代,克隆技术的出现使孙悟空的毫毛“以一化十”的故事成为现实。在我国,古人也早已发现了能与其相媲美的“以一化十”的现象,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的经典名句被广泛流传。诗句所述,原指对事情的强求往往不如随心随缘地自在遇合。但句中的柳条成荫,却并非偶然的结果,而是蕴藏了从古时延续至今的农业技术——扦插。人们把剪取的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沙或浸泡在水中,给予插条适宜的生长环境,促其生根后即可栽种(图1-8),从而长成独立的新植株。通过扦插技术,由一株母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的后代,与孙悟空的“毫毛”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1-8 插条生根图片

随着现代植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组织培养(可简称组培)技术问世,给植物的培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只需要从植物体中分离出符合需要求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一定的离体条件下培育,就可以实现由一个器官、一个组织甚至是一个细胞到一个完整植物体的转变,也称为“植物克隆”。组培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培养诱导,就能实现植物的快速繁育,如图1-9~图1-11所示。

图1-9 茎尖取样

图1-10 形成愈伤组织

图1-11 诱导出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