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新梦:抚州文艺精品创作与特色文化走出去研究
- 意娜
- 2097字
- 2025-03-24 16:22:33
二、坚守人民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总原则、总方针,它关系着文艺创作为了谁、要写谁、如何写以及文艺作品最终由谁来鉴赏、谁来评判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前提——所有文艺工作者都需要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加入这一行列。为人民写作并不是新时代的原创。马克思就讲过,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只是而且应该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的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了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当时延安文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就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的问题,提出文艺不是“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而是“为人民的”
。可以说,“为人民”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所在。
根据学者的总结提炼,习近平同志在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分为三个层次阐述过这个问题。
(一)“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也就是说,人民在文艺工作中具有表现、鉴赏和评判主体的地位。“为人民服务”理念对于创作者具有决定性意义。尤其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的说法,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从事文艺工作的最高使命和基本职责。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是由文艺的性质和新时代文艺的使命任务决定的。文艺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很多时候,文艺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具有震撼人心、持之以恒的力量。抗战时期,一部《黄河大合唱》让每一位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激起了黄河般百折不挠、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所谓“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通过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宣传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强大的精神激励,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也是由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是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二)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文艺创作的所有原料都来自人民,作为生活主角的人民最有资格、最应该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并成为作品优劣高下最合格、最有能力的评判者。“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凡此种种,都是没有从心底认可人民、信奉人民的具体表现,是践行“以人民中心”的假动作,是内心虚空的表现。人民创造历史,也是艺术形式的创造者。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作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源自人民,是一首民间歌谣,是地地道道的人民创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的真正创作者也都是来自一个个不知道姓名的劳动者,作品所描写的内容也大都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由人民创作、描写人民生活,这是早期文艺也是后世文艺的重要特点。从诗歌到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莫不如此。总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降下身段,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多向人民学习,多向人民请教,从更深的层面去认识人民的重要地位。文艺属于人民,离开人民,文艺工作者将一事无成。
(三)热爱人民要落实在文艺创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这句话道出了“热爱人民”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表现。所谓“深刻的理性认识”就是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从思想情感上认识人民,理解人民;所谓“具体的实践行动”就是要深入群众、扎根生活,把对人民的理性认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更加锐利的目光、更加细致的情感、更加主动的态度来观察社会、了解时代,和人民群众交朋友,不断丰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进而提炼生活,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作家柳青那样,“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真正做到了身入、心入、情入,把热爱人民落实到文艺创作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