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茶社
在扬州要吃点心,总该不会忘却富春茶社的。这富春在扬州人看来,不但点心好,茶好,桌子也清洁。茶是用龙井、珠兰、魁针三种茶叶搀合来泡的,龙井取其色,珠兰取其香,魁针取其味。如是一杯茶能色香味俱全,这不够人赞美吗?至于桌子,一般茶社里的都是油腻不堪,可是这在富春,却可使茶客们放心。洁白的衣袖即使久久压在桌上,也不会就被玷污了。因为那里对于每张桌子,每天都要刮垢磨光的。
这富春里面一些房屋,在过去都有一定的名称,虽没用什么匾额之类标记明白,却为一般人所公认,如乡贤祠、大成殿、不了了斋等等。乡贤祠是一些年老的乡贤们聚会的地方。房屋比较的矮,光线也就比较的差,别人多不愿进去,他们也不希望别人进去,因为那会扰乱了敲诗下棋风雅的氛围。大成殿是因为有一位姓江的固定在那里品茶。在过去,他的父亲品学兼优,人们都称做圣人。圣人的儿子,无疑的是小圣人。小圣人常坐的地方,就被称做大成殿。为什么不称做圣公府,似乎更为风趣而确切,这就不知其所以了。至于不了了斋,那又因为过去曾有几位投闲置散的人们专在那里品茶。他们既无什么社会上的地位,生活方面也不怎样宽裕,对于一切事,都抱着“以不了了之”的态度,于是这地方就变成不了了斋。此外有所谓教育局,那是教育界人士集中的地点。土地庙,那是面积太小,直和一座土地庙相仿佛。凡此等等,似乎都没有上述三处的定名饶有意趣。
可是这三处地方,近年以来都显然的异样了。乡贤祠里的乡贤们,逐渐地新陈代谢,并且也逐渐地稀少下去。那里的茶客,似乎换了一批厌嚣避烦的人们,只想藉这比较黑暗一些的地方,遗忘了眼前熙来攘往的现实,早没有往昔的风雅了。至于大成殿和不了了斋,时移世变以后,都已诸色人等俱全。小圣人既糊口四方,不能常到大成殿,而投闲置散的一些茶客,堕混飘茵,也早经升沉迥异,不能复行聚首于不了了斋。兼以茶社主人陈步云最近又不再负责,已将茶社的营业交给原来的茶役们合办,因此,便更少了一位满脸春风,殷勤招待的人物。这使得资格比较老些的茶客看去,总不免有沧桑之感。
不过,富春茶社,原来也只是一所花局,变成茶社,仅是民国初年的事。在未变成茶社以前,不过一些老前辈们借在那里坐坐。所有茶具等等,都是他们自己备办的。他们每天在花丛中品茗、敲诗、着棋、绘画。需要什么点心,总从别处购买来。据说有时还在那里飞觞醉月。那时他们曾定名为借团,后来该是因为人数渐渐地多了,应付不便,这才由花局的小主人,也就是前面提起的陈步云正式地开起茶社来。而那些老前辈,一时便都退居到乡贤祠的里面去了。他们因为和这地方关系太深,有些方面就会受到优待。譬如说,清早去泡了一壶茶,可以留下一半茶叶,到午后再来泡,只算一壶茶钱,这就不是别人所能享受的权利。到了现在,老成凋谢,这种情形再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如再从过去的借团,说到现在的富春茶社,所谓沧桑之感,将会格外地增加其浓度哩。
(《申报》1946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