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李广是历史上的血性男儿,是神箭手的代名词,他抗击匈奴半个世纪,大小战役七十余战,令匈奴人闻风丧胆。他历经三朝皇帝,战功赫赫,却一生都未能达成封侯的夙愿,留下了“李广难封”的千古命题。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先李信是秦朝名将,曾擒获谋划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李家世代相传射箭之法,李广的箭术尤其精湛。汉文帝14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由于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了很多敌人,因此被任命为中郎,后又升任骑常侍。李广多次随从文帝打猎,在猎场上驰骋,格杀猛兽。文帝感叹道:“可惜你生不逢时,假如生在高祖年间,封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
景帝即位后,李广担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李广担任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攻打吴楚叛军,因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帅旗立功扬名。按功行赏,李广此次的功劳很大,本来有机会封侯,但由于他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无奖也无罚。梁王是汉景帝的亲弟弟,窦太后一直要求景帝死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与梁王及母亲窦太后之间一直处在暗中较量的关系之中。而地方王侯是没有人事任免权的,梁王授李广将军印,很明显是僭越行为。景帝不好惩处梁王,只能迁怒于李广,李广接受的梁王“将军印”不仅驳回,原本该有朝廷颁发的奖励,也自动功过相抵。政治小白李广,因此错失了他人生中一次绝好的封侯机会。
此后,李广担任上谷郡太守,多次与匈奴交战,以打硬仗著称。典属国公孙昆邪对他又敬佩又担心,流着眼泪对景帝讲:“李广的才能气势天下无双,他又自恃武功高强,总是与匈奴硬拼,恐怕早晚会死在战场上。”于是景帝调李广担任上郡太守。典属国是汉朝最高外交长官大行令的副手,最出名的典属国就是苏武。
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作战本领。有一次,中贵人率领几十名骑兵,发现了三个步行的匈奴人,就上去进攻。结果三个匈奴人不仅射伤了中贵人,还几乎杀光他的骑兵。中贵人逃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随即带领100名骑兵追赶。李广命令骑兵分左右两翼包抄,自己亲自张弓搭箭,射杀两人,生擒一人,果然是射雕人。
当将士们把俘虏捆好准备回营时,突然发现远处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骑兵也发现了李广他们,怀疑他们是汉军派来诱敌的骑兵,不敢轻举妄动,便跟随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100名骑兵十分惊恐,想要纵马逃跑,李广拦住他们说:“我们距离营寨有几十里远,如果逃跑,匈奴人会追击射杀,我们一个都跑不掉。如果我们不走,匈奴一定会以为我们是诱敌部队,反而不敢进攻。”于是他命令骑兵继续前进,一直走到距离匈奴兵两里远的地方才停下来,然后下令骑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都说:“敌人这么多,解下马鞍,一旦情况紧急,该如何应对?”李广镇定自若,说:“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我们解下马鞍,表示不走,他们会坚定之前的怀疑。”
果然匈奴骑兵见状,犹疑不决,不敢进攻。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整军,李广骑上马,带领十多名骑兵,飞马射杀了那位白马将领,然后返回,解下马鞍。这时已是黄昏,李广干脆命令士兵们都放开马,躺下来休息。匈奴人更觉得奇怪,始终不敢上前来。到了半夜,匈奴人害怕汉军埋伏在附近并趁天黑发动偷袭,便撤兵了。第二天早上,李广才带着他的士兵安全地回到军营。
李广在遭遇几十倍之众的强敌面前,镇定自若,迷惑了敌人,又保存了自身,这样的胆识和勇气,确实非一般人所有。在景帝朝,李广还在陇西、北地、雁门、云中郡担任过太守,都由于同匈奴作战时勇敢无畏而威名远扬。
那武帝朝时,李广的命运又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