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拯救了我

工作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灵魂。

采访在东京多摩地区当保安员的77岁男士阿正时,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活,等待的过程很煎熬,但能感觉到这份工作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阿正所在的保安公司里,负责应对疑似燃气泄漏等突发紧急维修任务的五名队员,包括阿正在内都是70多岁。“大家都是同龄人,性格合得来,在一起工作很愉快。能在这里工作是我的荣幸。”

工作并不轻松。比如在2020年10月跟踪采访的期间,就遇到过这样的任务。

〇 周日傍晚6点,正在吃晚饭的阿正想着“今天应该没活了”,突然接到公司电话,“有急活,这就去接你”。阿正立即换上工装待命。事故现场离家车程40分钟,而接到电话的一小时之后,他已经在现场开始工作。一起燃气泄漏事故导致周边100米见方的区域被封锁,几辆消防车和警车闪着红色警示灯。阿正在紧张地疏导来往车辆,直到次日凌晨2点才结束工作。

〇 一个工作日,阿正结束了一份下午1点到4点的“轻松活”,在回去的路上又接到“晚上来活了”的通知。于是他晚上8点再次上岗,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中间还淋了一场雨。当他回到家喝上热烧酒暖身子的时候,听到了门外早报投递进来的声响。

阿正讲述着工作的艰辛,脸上却神采奕奕。

一年前还没进入这行时,阿正的精神状态和现在截然不同。“兜里只剩下1500日元,真的走投无路了。”

阿正的人生有过几次波澜。高中毕业后,他响应集体就业号召离开九州到东京工作,先是进了一家相机配件厂,高度经济增长期时又换到一家广告公司,30岁时就拿到40多万日元月薪,体验了“繁荣年代”。

但出于职场人际关系等原因,阿正换过几次工作。即将60岁时,他和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伴离婚了。

离开家的阿正靠储蓄和养老金为生,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有时候,在两个月一次的养老金发放日,银行刚一开门他就冲进去取钱,随即跑到牛肉饭小馆解馋。

当账户余额见底,手头的现金也所剩无几时,他走进了公共职业介绍所,碰巧赶上一场人才招聘会。年过75岁的他看了介绍给自己的四家“接受75岁以上应聘者的公司”,走到了排在最上面的保安公司的展位。他的人生从此迎来转机。

“和对方交谈时,我感觉他是个好人。他耐心地和我聊了一个小时,让我看到了重拾生活的希望。”阿正回忆道。第二周,阿正带着简历正式参加面试,获得了工作机会。他本想先从小额贷款公司借出半个月的生活费,没想到公司为他支付了“培训费”,帮他撑到了下个工资日。

工作后,生活费从每月十几万日元的工资里出,养老金能够存起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感觉活着更快乐了”。过去为治疗疑难病,他申请了医疗补助,而现在他主动去市政府办理了终止领取手续。

对阿正来说,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群性格相投的工友。刚开始当保安员半年左右的时候,他也为职场的人际关系苦恼了一阵。那时,他向一位信得过的同龄工友倾诉,对方建议他“让自己变得更强,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这让他一下子释然了。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男士(75岁)高中时是一名国家级运动员,他引导车辆时身姿敏捷,根本看不出已年逾古稀。

这位男士年近四十时成立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员工规模一度超过60人。然而泡沫经济破裂后,公司破产了。之后他继续在房地产行业打拼,用15年时间还清了3000万日元负债。

70岁那年,他当上了保安员。“干一天拿一天的钱,这种感觉很不可思议。”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的大半生都是在零底薪、全靠提成的职场中度过的。回忆起那时的经历,他说:“做销售的公司,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业绩表。每月初业绩归零,从头开始拼,拼得我快崩溃了。”

这位男士和阿正,老年后从事保安工作的二人都提到职场的人际关系很融洽,“工友里性格开朗的人很多”“人多干得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