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儿科加减越鞠丸
越鞠丸是朱丹溪治疗郁证的名方。恩师雷雨田根据师公龙耀成老先生的经验,对本方进行了扩展,具体用药规律如下:
理气:
木香、陈皮,取代香附。
除湿:
苍术、薏苡仁。
活血:
川芎。
清热:
栀子、黄芩;口臭加寒水石、知母。
消食:
神曲、谷芽、麦芽、山楂。
小儿常易患蛔虫,若有,则加乌梅、榧子、川楝子。
小儿因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健全,生病后易患咳喘,则可加麻茸(麻黄,捣,筛去尘末,叫作麻茸)、杏仁、贝母、橘红、胆南星之属。
总之,这个以越鞠丸为骨架,加减变换的习用方,是用于儿科实证的。至于脾虚,则当以参苓白术散之类以调之。
山之子在数十年行医中养成的一套儿科治疗习惯,现表述于下:
临床常见的小儿虫积食减,症见食欲不振,形体偏瘦,面色偏黄或脸上有玫瑰糠疹(中医称为虫斑),白睛有小黑点(虫斑),下唇内有较多白色透密颗粒(虫粒),或口多涎唾,绕脐腹痛,夜间磨牙。对这样的小儿,多按三步法或者四步法治疗。
三步法:
首进安蛔驱虫药。以安蛔驱虫为主,佐以消食理气。
次进消食导滞药。药用神曲、谷芽、麦芽、山楂、鸡内金、莱菔子、法半夏、砂仁、木香、陈皮、藿香、甘草。
三进健脾开胃药。舌质淡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舌质红,苔少者,用益胃汤为主方化裁,用益胃汤时常加白芍、乌梅、木瓜,宗酸甘化阴法。
四步法:
就是在三步法的基础上,加用消疳肥儿散,蒸鸡肝或猪肝服。
多年经验表明,若无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等慢性消耗性或高代谢性疾病,应用这里所说的四步法或三步法大都有良好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