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断血归脾有妙方

1974年山之子刚正式拜师雷雨田先生,列入门墙。那时,生产队给的是工分,社员看病五分钱一次,中草药不收钱,西药只收成本费。加之山之子在此前的两年针灸治病中一概都是免费的,不用说,零花钱是没有的。雷师于是允许山之子在诊疗、采药、购药及农闲之时,可以背着漆匠背篼出去挣点零花钱。山之子一次路遇其师伯穆建民(又叫穆贵德)。这穆师伯最初投教于骑龙老中医李泽行,出师后因慕龙耀成老先生之名,又参师于龙老先生,穆先生学医先于雷雨田先生。在1961—1962年到处都开办有黄肿病医院之时,曾经与雷先生共过事。途中相逢,山之子当然要礼貌地称呼他穆师伯。

在1975年霜降时节,经恩师雷雨田先生同意,穆师伯请山之子为他的千金出嫁义务油漆了一批陪嫁家具,费时5天。在一个晚上,穆师伯告诉了山之子一组治疗吐血的方子,是由两个方组成的。首方,止血为主,方用百草霜适量调白糖,以童便送下,有迅速止血之效。次方,归脾汤加荆芥炭、阿胶、艾叶炭、侧柏叶、三七粉。穆师伯说此方有“断根”之效。就是说用这个方法治好的吐血病,可以永不再发。

1975年冬,本社老社员蒲某,年近八旬,骤患咯血,山之子用穆师伯所授方药治之,果然获效。

数年前治一曾姓女童患血小板减少,反复鼻衄,山之子再用此法,但有变通,大要说来,在出血倾向明显时,以犀角地黄汤(犀牛角易以水牛角)为主方加味;出血倾向不明显时以归脾汤加味。虽然有效,但并未获得“断(病)根”之效。

百草霜,为烧柴草的灶头之锅底墨,原本易得。现在要找百草霜亦不容易了。故治咯血之症,山之子用化肝煎合丹溪咳血方之机会更多。但穆师伯所授方法,从中医理法上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行文至此,蓦然想起故乡民间流传的一个止血良方:三油粉。三油粉者,松树油、杉树油、柏树油也。晒干,不见火。研成细粉,装瓶备用。用时,以凉开水送吞服,治鼻衄,有立止之功。当年元兴小学一学童,骤发鼻衄如注,老师们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学童之家长就住在离校不远之地,闻之,飞奔到校,从瓶中抖出三油粉,大约6~10g,学童服之,鼻衄顿止。若能平时备就,较之有人发病时,用西药止血药淋湿纱布条填塞鼻孔,岂不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