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研究
- 郭世强
- 968字
- 2025-04-25 18:17:12
第四节 资料基础、研究方法与概念厘定
一 资料基础
在研究民国西安城市地理的过程中,大体有四类可资利用的资料,即官方文本、大众传媒、调查资料以及私人记录。为了保证史料来源的可靠性,在使用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思考: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该资料的编辑、撰写或记录的?只有在此基础上辨伪存真,才能从微观的角度对道路系统进行全面的探析。本书主要使用的这四类资料如下:
(一)官方文本及调查统计资料
在本书中,官方文本主要指地方志、民国档案资料和官方调查统计资料。其中地方志主要是有1936年铅印本《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和1934年铅印本《续修陕西通志稿》。此外,清代所修西安地方志也给本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而1949年后所编纂的各类地方志也给本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藏于西安市档案馆及陕西省档案馆的各类《民国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详细记载了西安道路的规划、建设、维修、保养、管理等各方面内容,是本书研究民国西安道路系统演变的主要资料来源。调查统计资料既有来自陕西省建设厅、西安市政工程处等官方的调查统计,如《陕西建设月刊》《陕西建设公报》《西安市工月刊》《西安市工季刊》等,也有来自民间的《西京导游》等资料汇编。而日本东亚同文会的《支那省别全志·陕西卷》和《新修支那省别全志·陕西卷》调查十分详细,不失为本书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二)大众传媒
民国西安城内各类报刊数十种,一些重要报刊如《西京日报》《新秦日报》《工商日报》《西北文化导报》等,存在时间较长,记述内容丰富,对于城内主要市政建设也多有记载。其中关于普通民众对于西安市政建设的认识记述,更是能对道路系统的发展演变提供较为形象的感知,为全面了解该时段道路系统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而这些报刊资料对道路等市政工程的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与档案资料相参照、考证。
(三)私人记录
民国以降,虽然西安在城市近代化转型方面不及东南沿海开埠城市,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作家、游客等前来旅游或考察,因此留下了数目众多的描写这一时段西安的游记、随笔、散文、小说等,成为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私人记录,大都出自文人或学者之手,对于民国西安城市的记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描述,一方面能够佐证其他资料,另一方面与档案记载和调查统计相比,更加生动和翔实,使民国西安道路系统研究带有人文关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