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首发经济趋势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全球经济局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均衡,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表现出更强的增长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测[5],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低于2023年的3.3%。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增长1.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4.2%(见图1-4)。[6]

图1-4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情况预测

这种增长失衡的现象,反映出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这对传统的全球经济格局构成了新的挑战。

这些变化既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改变了国家间的经济互动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从单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转向更加多元化、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布局。而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具体来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贸易政策,如对多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这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分裂、国际贸易下滑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此外,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通过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贸易全球化遭遇逆流。例如,特朗普政府曾表示将对来自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此举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此外,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发展,全球经济版图正在被重新绘制。这些地区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例如,中国企业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投资不断增加,与各地区市场实现了共建共赢。

在这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首发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将进一步影响和引导全球经济的动态变化。

首先,首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尤为深远。它以迅猛的发展势头重塑着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国际消费的潮流。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方面,其核心在于各类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首次亮相与推广,这促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必须变得更加灵活和反应迅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麦肯锡在全球范围内对超过800家传统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70%的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迫使企业从传统的年度更新模式转向季度甚至月度更新。

此外,高效、快速的反应机制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推介和销售,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许多供应链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其物流和分销网络,采取了更加即时和灵活的策略,如在新品发布时,会倾向于选择更接近目标市场的生产线,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从而抢占市场先机。例如,三星电子就在越南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

其次,首发经济的兴起促使跨国公司在战略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面对消费者对新体验和新产品的强烈需求,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创新,并且适时地引入新概念。跨国企业通过采用链式发展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产品,既能够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够通过这些“首次”体验的产品来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这种策略的有效实施,要求企业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例如,星巴克在中国推出了茶瓦纳(Teavana)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特别设计了多种茶饮,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些公司不惜花重金用于研发和制定本地化市场策略,就是为了确保其品牌形象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持续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最后,随着首发经济的普及,国际消费趋势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能够迅速获取最新产品的途径,而不再仅仅依赖于长期积累的品牌忠诚度。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迫使企业必须在全球市场中运用精确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工具,以便及时捕捉到不同地区消费者偏好的微妙变化。

企业需要通过深入的跨文化营销策略来保持其竞争优势。以路威酩轩集团为例,该集团旗下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了“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费行为和偏好。基于这些洞察,路易威登推出了更多符合年轻人品味的产品线,这些产品线年轻化,而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从而成功吸引了新一代消费者,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基于上述全球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企业出海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除了传统的货物出口,中国企业现在更加注重产能出海和服务出海。前者指的是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或工厂,直接在当地生产销售;后者则是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物流、金融、咨询等。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知识产权出海,通过特许经营、许可证贸易等方式实现技术输出。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不再简单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而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例如,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国企业可能会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借助其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而在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则会更多地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领域。

过去,中国企业往往依赖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在全球市场上立足,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因此,许多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促进社区发展。这样做既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又能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全球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时,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使得中国有能力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为了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我国国内产业参与者需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全球经济竞争力(见图1-5)。

图1-5 我国产业参与者实现全球经济竞争力的四步

一是加速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是强化创新能力,加大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确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是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流入。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既是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的过程,也是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寻求更大话语权的过程。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扩张,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实践,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通过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和服务优化,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