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目标
一 本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语言符号权力理论,解释法国语言政策制定、实施、成效的理论原因。第二部分,对法国语言政策的主要规划对象法语标准语的形成和立法过程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对法语标准语的规范化进行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分析。第四部分,对法国的政策机构、立法机构进行介绍,并对协调过程进行揭示。第五部分,通过分析近十五年的《法语使用报告》,量性研究法国语言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以及趋势。着重分析经济社会生活语言政策、移民语言政策、区域语言政策、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第六部分,总结法国语言政策的三个历史截面,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法国语言政策的多语主义转向,构拟语言符号权力观下的语言政策模型。
二 研究目标
(一)评述语言政策的成效
判断一项语言政策成功与否,不同的评价角度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斯博斯基认为法国的地区语言政策是失败的,因为法国的语言实践是多语的,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语国家,被严重打压的地方语言仍然存在,苏·赖特却认为法国国内的语言政策是成功的,因为法语是成功的国家标准语的典范,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法语的国际传播和试图成为全球通用语的政策却是失败的。中国的不少研究者认为,法语的国际传播政策是孔子学院的榜样。所以,单纯说某项语言政策成功与否并没有参考价值,而是往往取决于研究者的参照对象。本书希望对比语言政策的制定初衷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差距,给出关于语言政策的评价依据。
(二)揭示语言政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语言政策从来都不仅仅影响语言本身,往往反映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外语教育政策,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能够反映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应对全球化的能力。掌握多种语言有助于个体发展。任何一项外语教育政策都离不开教育和社会发展计划。2013年,法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白林就说道:“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语言教育政策与社会问题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教育政策的选择、其设定的重点和目标涉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如社会主体、市场与就业、年轻人的社会融入、获取知识的质量,以及终生学习,等等。”所以,研究法国语言政策,也应了解每项语言政策背后映射的社会语言问题,厘清语言在这些社会问题中所发挥的正面调节功能,总结这种规律也是本研究力图实现的目标之一。
(三)为国内的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借鉴
在本研究中没有单章专门论述其对汉语的借鉴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笔者对国内语言规划学识浅陋,不敢妄自评论借鉴,另一方面,比较借鉴方式也可以通过对客体进行详尽的描写与分析来间接达到。最后,笔者想引用老师李宇明先生的话,来描述借鉴研究的广阔空间:“汉语在使用人口上是最大的语言,拥有大华语文化圈,法国语言政策在很多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和中国分享。怎样在国内外扩大本国通用语的影响力,怎样处理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怎样看待外语的学习与使用,怎样对海外的同一语言世界(海外法语国家,海外华人世界)进行语言协调,再如,怎样互相支持法国的汉语教育和中国的法语教育,怎样面对英语强势、语言多样性、语言濒危、语言保护、移民语言权利、虚拟空间的语言协定等国际社会的语言问题,这是可以互相协调的。”(李宇明,2014)
[1] 经典语言政策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历了经典语言政策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政策主要研究国家、民族领域的语言问题,研究者们着重讨论国家语言规划,致力于解决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的语言问题。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力量并不总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