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总部设在杭州。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不断创新发展,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目前,吉利旗下拥有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汽车品牌,资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

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营业收入总额为2783亿元,比2016年增长33%。连续多年税收贡献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且逐年增长。2017年,纳税344亿元,同比增长28%,进入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获得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殊荣。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汽车企业在中国上海、杭州、宁波,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建有设计、研发中心,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拥有大量发明创新专利,全部产品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在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建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整车工厂,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吉利控股集团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产品、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四个领域全力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吉利以车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引领性的社会公益项目,并带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关注和参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培养了大批技师、技工人才。过去十余年,吉利控股集团在公益领域共投入资金超过8亿元。

一 技术创新,把握行业话语权

近年来,吉利的多项自主创新汽车技术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以“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为使命,吉利不断深化精品车发展战略,借助“中国品牌日”契机,正式发布“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这是吉利汽车以洞察现在以及未来人们驾乘出行需求为出发点,融合全球智能科技而构建的汽车驾乘技术解决方案。整套方案包含了“高效动力技术G-Power”“人本安全技术G-Safety”“智能驾驶技术G-Pilot”“健康生态技术G-Blue”“智慧互联车行技术G-Netlink”等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模块,每一模块均可随着科技进步升级换代。

“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代表吉利汽车技术研发的战略指向,致力于让用户的出行生活更智能、更高效、更人性化,为用户创造最佳出行体验。同时该项技术也展示出中国品牌以技术创新把握行业话语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二 “一带一路”:吉利之路

作为中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吉利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前提,助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陕西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和海外扩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吉利汽车进入精品3.0时代的全新生产基地,吉利宝鸡基地建成并投产。该基地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采用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全自动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20万台整车,能够实现全领域智能制造。同时,采用世界领先的“零缺陷”生产管理体系,从技术、工艺、零部件供应和检测等方面确保了每一辆汽车的精品属性,凸显了世界一流现代化工厂的特点。此外,年产能40万台15TD发动机工厂也已实现量产,该机型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新型发动机,能够满足欧洲排放法规要求。依托宝鸡基地,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项目将为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提供极大的动能,助推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吉利汽车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已经在英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乌拉圭、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工厂。2016年,吉利汽车整车及KD出口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沙特阿拉伯、古巴和苏丹出口量在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一。

在马来西亚,吉利成功收购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发挥各方优势,全面推进英国、马来西亚及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在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伊朗和白俄罗斯,吉利建立散件组装工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在中东地区,吉利3.0车型已覆盖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巴林、科威特、约旦和黎巴嫩等,并在迪拜设立第一家区域品牌体验店。

“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为中国汽车工业打通了“走出去”的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自主品牌车企积极“走出去”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吉利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专注造好车,助力中国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技术强国”的转变。

三 精准扶贫,吉利一直在路上

近年来,吉利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全国工商联和浙江省工商联的引导下,大力开展产业扶贫,践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吉利控股集团扶贫工作在董事长李书福的领导下,实行由集团党委指导、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落地的“集团牵头,基地主办,伙伴协同,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联合董事局办公室、李书福教育基金会、人力资源部、财务部、8家制造基地、5家吉利院校,共同成立项目推进组和执行组,分工明确,坚持“输血”更“造血”的开发式扶贫道路,通过实地调研、规划制定、项目实施、考核评价的科学扶贫流程管控,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2016年3月,吉利正式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6月完成立项并决定在河北张家口,陕西宝鸡,贵州贵阳,四川成都、雅安、南充,浙江淳安、台州、景宁等5省9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总计投入1720万元,直接帮扶人数达3190人,直接帮助551人实现就业脱贫。

2017年2月,决定增加山西晋中、湖南湘潭两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年下半年又在新增的贵州黔东南州、陕西汉中、湖南永州、福建宁德、江西上饶等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总计投入6968.4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6716户,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2745人实现就业,在11个县区20个村启动13个农业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57户2707人。

吉利计划用“十三五”的5年时间,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四个方面入手,投入6亿元以上,精准帮扶河北张家口,山西晋中,陕西西安、宝鸡、汉中,湖南湘潭、永州,贵州贵阳等9省17地超过2万个贫困家庭。

(一)产业扶贫,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实际,提供就业资源是解开贫困症结的金钥匙。秉承“吉利生产基地建设到哪里,就要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到哪里”的指导思想,吉利投入上千亿元在开展精准扶贫地区稳步推进新基地建设、合规运营现有基地,同时引入汽车零部件、物流等配套企业,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吉利将在贵阳新建精准扶贫制造工厂,除必要技术人员外,全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确保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厂的盈利部分也将全部捐赠给贵阳市慈善总会,持续用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二)教育、就业扶贫有机结合

扶贫先扶智,实施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百年大计”。吉利投入4294.2万元,围绕职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捐资助学等,制定了教育扶贫完整体系,帮扶学生7726人次。

通过整合集团旗下5所院校,吉利在扶贫地区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费、住宿费全免,报销家校往返火车票,毕业后优先招聘进入吉利工作。目前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83人,补助资金超过350万元。

吉利与76所扶贫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开设132个“吉利成才班”,面向就业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554人,并投入1069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培养及教学方案的提升,既帮扶合作院校,又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直接受益。

吉利持续资助雅安市荥经县民建彝族乡中心小学的70位彝族小学生,每人每年1600元,解决其早晚营养餐。此外,还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动员吉利员工帮扶来自四川雅安、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州的9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特别是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吉利联合州教育局,在西昌市月华乡西昌绿荫学校成立30人的吉利女生班,由员工一对一进行资助,每人每年3000元,直至中学毕业。

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改变自身现状意愿强烈,励志奋斗精神旺盛,潜在正能量巨大,吉利一定要把党中央的关怀,把习总书记的阳光雨露送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党给予的温暖,下决心走出困境,勤学苦练,学真本领,练硬功夫,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立志回报社会,这些年轻人也是吉利未来发展的动力。

吉利将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旗下5所院校的办学优势,向贫困地区学子捐资助学,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和扶贫地区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向就业,创建吉利成才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入学,学成后可进入吉利就业。

吉利将全年新进员工总数10%的岗位用于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规定一线工人招聘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招聘保洁、安保等后勤保障岗位时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让贫困户的生活更有尊严

扶贫也暖心,要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更有尊严,吉利因地制宜通过扶持特色农业项目、定向责任消费等举措,投入5534万元,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定点帮扶工作。截至2017年底,农业帮扶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57户2707人。

1.第一阶段:以责任消费,敲开留守老人致富门

四川雅安名山区建山乡飞水村是省级贫困村,地处蒙顶山区,云雾环绕、风景优美,宛如仙境,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具有千年历史的蒙顶山茶。因为地处山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过五旬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不能胜任种茶、采茶这些繁重的工作。

为了糊口村民选择种植猕猴桃,由于产业规模小,个体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种植和品控,农户种出的猕猴桃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有限,销售情况非常不理想。2013年的雅安芦山地震,让本就底子不牢固的猕猴桃产业遭到重创。2014年,猕猴桃产业作为雅安灾后重建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帮助雅安果农重建,以合作社为载体,深耕上游,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猕猴桃产业初具规模。

2016年,吉利在雅安开展精准扶贫,对接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消费扶贫的名义,对接飞水村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5万元采购猕猴桃。

2017年,吉利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起,以定点消费的形式认领飞水村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00亩果园,采购8625公斤红心猕猴桃,总金额达175.8万元,为61位认证农户理论增收1136元。

2.第二阶段:资金扶持+消费保底,增强农户脱贫信念

2017年,在对农业扶贫项目总结的基础上,对河北张家口怀安县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叶家辛窑村资助84万元,扶持怀安县农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叶家辛窑村现有64户1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012年成立的农香合作社当年就遭遇大暴雪,损失过半。第二年又因为滞销损失17万元,农户积极性受挫,合作社“名存实亡”。2017年吉利在实地调研了解该情况后,决定以“资金扶持+保底消费”的形式,出资替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养殖)和就业带动等多种模式进行农业扶贫。

2017年,吉利首期投入84万元,新建10个大棚,更换大棚保温顶1.2万平方米,硬化棚内通道500平方米,新建消毒室1个。此外,吉利张家口工厂食堂每月出资2.5万元左右定点采购蔬菜,自2016年12月至今,已投入资金44万元用于蔬菜、禽蛋采购。通过一年的帮扶,种植户收益翻番,合作社的每个大棚增收1.3万元,年底拿出了26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保证村里没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能从项目中享受1400元的分红。

吉利控股集团及下属企业优先考虑和常态采购贫困村合作社的农产品,作为食堂原料和职工福利。目前,投入消费扶贫资金已超过2000万元,并且规定自2018年集团全年员工福利总额的50%必须用以采购贫困村农产品。

2017年,像张家口叶家辛窑村的农业扶贫项目,吉利在全国共开展了6个,投入资金457万元。吉利把农业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一起,解决了“扶持谁”问题,同时也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大大提升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3.第三阶段:资金+管理+技术+销售,开展全产业链扶持

吉利在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统一指导下,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茶产业项目。项目落户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投入2000万元,流转茶园2000多亩,新建茶叶精深加工厂房及配套设备,实现“当地采摘、当地加工”,项目惠及当地17个村850户贫困户,真正实现“帮扶一个村,推动一个乡,富裕一个地区”。

在经营上,和其他扶贫项目不同,吉利在雷山茶扶贫项目中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派出公司副总经理级人员长期驻点项目,任项目公司董事长,做好两件事,即管好资金使用、培养当地经营人才。

在技术上,由公司聘请浙茶集团的专家制定标准、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实现“三统”(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田间管理),逐步引导农户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调动农户积极性上,除大户整体流转外,针对农户均采用土地“空流转”模式,即农户以茶园面积入股,按统一标准进行管理、采摘,公司以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年底再以采摘的茶叶量享受二次分红,多劳多得。

在市场上,吉利着眼于解决贫困村“不知道把产品销往哪里”的难题,建立“产业+商业”模式,主动与全国茶叶出口量第一的浙茶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浙茶旗下“狮峰”“天香”“骆驼”等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销售渠道,建立产品标准,延伸茶产业链,真正实现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电商平台“善品公社”合作,助推网络销售。

扶贫事业相关方评价

吉利不仅是在资金上投入,而且还配合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支持,这样的脱贫攻坚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吉利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吉利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和模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

慈善学校自2016年和吉利结缘后,校企双方逐步开展了各种层次、多种模式的合作,捐赠现金、教学设备,开设定向班、派老师驻校教学,我校已有162名学生进入吉利就业。吉利的爱心善举,不仅实现了贫困学子“用技能养家、改变家庭命运”的理想,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能量。

——山西省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任原生

吉利动员我们参与“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我们非常意外,更被吉利的社会责任感所感动,当即决定在今后员工招聘时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职,2017年共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65人。

——晋中市远天物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良

因为残疾,大学毕业后在成都找了很长时间工作,都不要我。吉利帮扶我们村,教我们磨制手串,还指导我们成立了合作社,我还成为合作社负责人。拿到第一笔5000元订单的那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雅安市芦山县石凤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云润

高考之后,以我的家庭情况,完全没有条件读大学,吉利的“吉时雨”给我带来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学院不但全免了我的学费、住宿费,而且还给我们发了棉衣棉被,今天,又领到了30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这里充满温情和爱!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巧玲

拿到吉利发的第一笔工资,我就往家里打了4000元,这差不多就是我家一年的收入了。那时特别兴奋,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

——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员工张旭平

四 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

吉利秉承“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持续推动“三支柱”管理转型,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和效率。吉利成立研发、营销、制造、职能领域专家委员会,使人力资源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的业务伙伴、战略支持者和价值贡献者,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2017年员工满意度为80.4%,较2016年提升1.4个百分点。

随着吉利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及业务诉求的变化,吉利成立了人才寻访团队,利用新媒体手段逐步丰富人才获取方式。为提升招聘效率,一方面优化内部招聘和推荐流程,同时,成立北京、上海和哥德堡招聘分中心,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

针对节假日以及员工生日等,吉利设置了较为完善的福利体系。并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提供年假、病假、产假/陪产假、婚嫁、丧假等各项假期福利。

针对一线员工,吉利搭建“以岗位技能为基础,以绩效为驱动”的薪酬体系,引导员工持续提升自身技能和产品质量,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逐步提高一线员工薪资水平。

吉利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吉利每年为员工安排健康体检;2017年,为员工及其家属(配偶、子女及父母)购买全方位的商业保险,减轻员工家庭因意外或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幸福感。

吉利构建梯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管理干部、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商业伙伴人才、新员工、储备人才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项目。依托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建立各类岗位的课程地图,并开展课程、案例开发与讲师培养一体化建设。目前,共产出500多门线下课程,2500多门在线学习课程,培养3000余位内训师,为吉利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 与伙伴共同发展

为实现 “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愿景,吉利控股集团注重与供应商、经销商等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价值链体系。同时,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探索业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助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新制造时代发展需要,提高供应商产品开发能力、制造保障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吉利成立SQE中心,通过“引进、淘汰、培育”三结合的方式,优化吉利供应链体系。在日常管理中,重视风险零部件和风险供应商的识别,按质量、成本、交付、技术服务四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并对潜在风险采取快速预警机制。

经销商是吉利品牌的直接塑造者和传播者,必须具备统一的形象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水平,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在整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吉利经销商效能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购车“仪式感”为目标,吉利于2017年2月15日发布《经销商销售运营标准3.0》手册,对全网880家经销商开展全面贯标。2017年,J.D.POWER针对经销商售车过程满意度(SSI)的调查结果显示,吉利以630分的成绩位列整个乘用车品牌第24位,较2016年提升12名。

六 绿色健康,深呼吸吉利的味道

对于车内环境品质,吉利始终秉承 “以人为本”的健康设计理念,融合吉利3.0汽车时代要求,致力于打造最环保、最安全的生态汽车。吉利已经将车内环境品质的健康重要性作为车辆能否上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不仅仅从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零部件角度,吉利从研发设计开始就关注材料的绿色选型和绿色工艺。通过从暴露零部件到车身工艺胶,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集成整车的不断校正,全方位保障车内环境品质处于无毒、零异味、防过敏水平。

为创造最优异的车内环境品质和乘客体验,吉利开展多维度的车内环境品质新领域孵化项目。首先在深度溯源专项中,通过产品的配方分析,深入了解产业链的散发影响因素,从而在前期设计中规避材料的配方和工艺问题。同时,从基本的国标五苯三醛管控物质,扩展到欧洲禁用、限用法规要求。吉利不断在环保材料和轻量化材料开发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采用更轻质的超纤材料替代传统皮革,并积极推进提高易回收再利用材料在整车材料中的比例。

2017年,吉利汽车生态设计管理体系建设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成果,吉利的生态设计逐步得到行业认可。

吉利通过气味基因技术,逐步实现从香氛系统的定制化到汽车特有的气味基因,全面提升车内环境品质的舒适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感官感受。在过敏性项目中,吉利借鉴欧洲人对过敏物质的关注要求,塑造生态纺织品设计理念,将对婴儿的影响作为产品开发设计目标,全面开发婴儿级生态座舱。2018年绝大多数技术已实现上市,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味品质”智驾感受。

吉利全系产品均配备PM2.5监测功能及空调活性炭双效滤芯,能够实现对外的污染阻隔以及对内的空气净化功能。吉利部分车型搭载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兼具“高效空气净化”、“智能污染隔绝”和“清新空气再生”三大功能。不仅能够根据外界空气污染程度,瞬时自动切换内循环,阻隔污染空气进入座舱。同时,还能以电晕放电方式,每分钟释放上百万个负离子——“空气维生素”,高效吸附有害物质并去除过敏原,从而实现清新空气再生。

吉利在履行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以及亚洲顶级社区关怀公司、中国民营企业责任榜年度最佳责任企业等奖项。吉利控股集团凭借精准扶贫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中国社会责任年度扶贫奖”“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扶贫奖”等荣誉称号。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及《中华工商时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也纷纷派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吉利精准扶贫事迹。社会各界对吉利精准扶贫项目的鼓励,让吉利更有动力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项目,持续打造吉利企业精准扶贫的样板。

未来,吉利将以百万销量启航新征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吉利汽车发展新跨越。同时,坚决推行吉利优秀文化,夯实管理基础,加快业务变革,全面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秉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理想信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全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