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1920年以来,美国企业演变的四大趋势构成了本书的叙事基础。虽然这些趋势的发展是曲折的,但都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

1.变革的无情性。虽然所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都具有这一特点,但美国变革的无情性表现得尤为明显。1920年以后,经济变革的速度开始提升,此后越来越快。在1920年之前的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代人经历过比后世更迅速、更无情的变革。

2.消费者与企业家权利的不断增长。这里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国人均收入从1920年到2014年增加了6倍。在美国国家富裕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时,工作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20年,30%的人在农场工作,如今在农场工作的人只占1.5%。1920年,近30%的人在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工作,如今这一比例下降到12.6%。20世纪20年代,诸如零售、银行、餐饮、医疗、家政、教师等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占总数的近40%,而如今这一比例在美国已上升至80%。

两个巨大的变化——国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工作岗位从农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的重大转移,共同促进了消费能力和创业机会的巨大提升。仅以本书第一章的内容为例,汽车的出现使无数美国人享受到了全新的自由的感受,并有机会创办与汽车相关的新业务,如出租车、公共汽车和快递服务。

电子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和企业家权利的不断增长。这一增长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调幅收音机,承续于20世纪40年代的调频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加速于20世纪60年代的彩色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高清电视机和数字有线电视机,如今则缘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可访问的流媒体在线内容的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一个小型政府网络项目催生了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各种产品和服务展开了争夺消费者的大战,尤其是随着1995年网络私有化,企业家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种日益增长的赋权延伸到了以前被资本主义制度所排斥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政府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政治压力的反应,使得在本书故事的后几十年中,女性群体和少数族裔群体作为消费者和企业家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

3.企业中集权决策与分权决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分权决策普遍更受推崇。持续不断地做出决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全球的企业每时每刻都要生成数以百万计的决策。那么问题来了,决策由谁来做?依据是什么?为了谁的利益?

自1920年开始,随着许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围绕决策制定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化。那些业内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开始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权力下放给那些最了解经营状况的管理者来做具体的决策,而不管此人在层级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正如本书中许多案例所揭示的那样,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是渐进的过程,也是惨痛的教训。那些没有深谙此道的企业家所经营的公司轻则遭受损失,重则退出“江湖”。20世纪后期,财务因素开始影响企业家改变商业决策的方式,紧张关系随之加剧。于是,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关心如何赚取短期利润,而不是关注制定长期战略,以确保开发出有用的新产品和服务。

4.为避免系统从内部崩溃而对企业“黑色地带”进行管控。竞争可以体现出人类行为最美好与最丑陋的一面。企业管理层迫于赚取利润的压力,常常会利用其一切优势,而这有时会导致对竞争对手、工人及消费者做出不道德、非法的行为。新的法律和法规通常是在出现严重问题后才制定的,人们很少能够先知先觉。

美国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其中大多数企业是私人企业,以市场为主导,为了实现社会目标,政府在监督和监管方面有一定的投入。在美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中,一直存在着促进企业发展与监管企业行为之间的矛盾。政府通过执行合同法和支持基础设施(交通、通信和银行)建设来提倡企业家精神。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中,政府必须始终在监管企业的过程中扮演追赶者的角色。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美国的监管机构在约束不良行为方面做得相当好,同时也没有扼杀创业精神。然而,监管制度并非完美。20世纪70年代,政府对各行各业的限制开始放松,一方面促进了电信和航空领域创业活动的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及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