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8港口志
- 李一鸣主编
- 2282字
- 2025-03-24 16:32:47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
在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存在一种海上航运和贸易航路体系,它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7个多世纪以前,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完成了他壮丽的世纪之旅,旅程的起点是被称为“亚得里亚海明珠”的意大利水上都市威尼斯,终点就是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19世纪中后期,宋元时期(10—14世纪)为繁荣时期,当时,古泉州以“刺桐”为代称而闻名于世。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部,枕山面海,风光秀美,素称“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相传晋室衣冠南渡时,避居此地者多沿江而居,故称流经此处的河流为“晋江”,尔后,“晋江”便成为泉州所在的县名。泉州因其气候温润宜人,也称“温陵”;更因有名山清源山可俯瞰全城,其形似鲤鱼,遂有“鲤城”之雅号。泉州还因全城遍种刺桐树而闻名,又被誉为“刺桐城”,据《福建通志》所载:“刺桐城,节度使留从效加版筑,傍值刺桐,岁久繁密。”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它位于福建东海之滨,扼晋江入海口,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水深港阔,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541千米,大小岛屿208个,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和海防要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起伏落差形成“三大湾十二支港”,最著名的后渚港,是泉州港主要对外交通贸易港口。
古泉州港的崛起,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大气候,也有其自身的条件。一是泉州港襟江带海,海岸线曲折,水域宽,航道深,地理位置与自身条件有利于建立大型船舶停靠的港湾。二是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闽南地区多产丝绸、瓷器,为海运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三是当地政府采取开明的政策与措施,古泉州数任治闽地方长官如常衮、王审知、王延彬、留从效等,都比较重视海外贸易,竭力“招徕海外蛮夷商贾”,从而推动了泉州港的发展。
泉州港的发展、兴起、繁荣和衰败的过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同步的。“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和形成时期,也是泉州港初步发展的阶段。南北朝时期,泉州港已有外国人出入,但此时,它只是一个船舶的停靠点。到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承担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中国沿海出现了一批大型港口,泉州港随之兴起,海运商货贸易量很大。当时,从泉州港启航的船舶,向南可达广州、交州,往北可泛海至登州、莱州,并可远行至辽东。国外的航线,往北航行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往南航行,可达安南,向西穿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至天竺,再向西航行,可到波斯湾、亚丁湾。来泉州港的外国船舶很多,包括日本、新罗、百济、婆罗门、狮子国、大食、波斯等国家与地区。从泉州港出口的商货,主要有丝绸织品、陶瓷器、铜铁制品,从外国进口的主要是象牙、犀角、香料、樟脑、胡椒等。往来泉州的各国僧人,已有相当数量。泉州港与广州港、扬州港、明州港(今宁波港)并称“中国四大海港”。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全面繁荣,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海上交通网络,中国沿海港口全面发展,形成了几个国际贸易大港。泉州港脱颖而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港之一。北宋元祐二年(1087),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外贸和港口机构。市舶司设置的380多年时间,是泉州港最为兴盛的时期。到了元代,泉州港一跃为“东方第一大港”。
许多中外学者、旅行家对泉州港都有描绘。伊本·白图泰,一位走过12万千米、44个国家的摩洛哥大旅行家,于1346年从泉州港登岸,在中国游历一年。他的游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伟大的文明,并称泉州港为世界最大之港。
元代学者吴澄撰文描绘泉州:“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运物,弄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说:“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日本人成田节男说:“进入元代,泉州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
在明代,泉州港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商贸易的一个中心港。明代初期,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始发港是江苏刘家港、福建长乐港,泉州也留下了郑和下西洋的行踪。他在第五次下西洋时,曾到泉州灵山伊斯兰圣墓行香,并留下了圣墓行香碑。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和港口发展停滞不前。海上私商贸易成为主流,兴起了一批海商贸易集团和海商贸易港口。这些海商的货物遍布闽、浙沿海。到了嘉靖年间,海商的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泉州港又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成为海商贸易中心港之一。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的贸易船队纵横海上,主要航行至日本和东南亚,与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交易,泉州港此时成为郑氏集团主要的军港与贸易港,从泉州港出入的船舶每年达3000—4000艘。
进入清代,政府实行海禁、迁海政策,严禁商民私自出海,海上交通与港口发展受阻。泉州港由盛转衰,走向低谷。
大舶高樯多海宝,涨海声中万国商。宋元时,泉州港是东方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正是这座港口,造就了泉州这座古城辉煌的历史,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泉州港的繁荣是随丝路而来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在古城开花结出的硕果,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闽越文化在古城交融碰撞,绽放出“中和为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光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把“海上丝绸之路”上作为起点港之一的泉州港再次推入了公众的视野。抚今追昔,人们不禁会问,古代泉州港因何兴起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向海外传播了哪些文化,沿线国家文化习俗的输入,对泉州又有哪些影响?时间是历史发展最好的见证者,让我们随着泉州港发展的时间脉络,一起去揭开泉州港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