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的郡王伯祖父(求追读 求月票)

六月初五日,安肃军城。

又是星夜往返雄州的刘延庆,正与两个儿子商议战后的计划。

刘延庆首先交代了一下东路军的情况:“这次去雄州,童贯给我大概说了一下情况,东路军是彻底被打崩了。六万西军目前收拢起来只剩不到两万人了。”

刘光国摇摇头:“我知道东路军会比较惨,但没想到这么惨。姚古姚统制的三万人原本是留在西北的后备军,这下直接成了西军主力了,姚统制和老种经略相公本来就不和,这下老种经略相公怕是难以再立足西军了。”

“别说立足了,老种经略相公怕是回不去了。”刘光世冷笑一下,随即看向刘延庆。

刘延庆点头说:“没错,童贯这次叫我去,就是和我交代了,这次伐辽失败,全部罪责都推给种师道。”

刘光国是个老实人:“推给老种经略相公?可是明明就是宣抚司接连下令导致军无战心的问题啊。”

“直娘贼!你的脑袋就不转弯呢,不叫种师道那个老不死的担了这个罪责,难道把你我送到官家面前问罪?你说,砍你还是砍老子的头?”刘延庆眉头皱了起来,又甩开了自己的西北腔,“宣抚司昨夜已经拟好了扎子,八百里加急送到东京城,此刻应该已经在官家案头了也不一定。”

“一个论罪的扎子,也要八百里加急?”刘光国感到不解。

刘光世开口解释道:“战败之事早已传回东京城,我想此时此刻蔡京应该已经在朝野大肆宣扬战败的事了。”

“蔡公相?战败关他什么事?”

“自然关他的事,宣和二年六月,蔡京以太师、鲁国公致仕,蔡京第三次罢相;当年十月,原本是少宰兼中书侍郎的王黼,官家授他太宰兼门下侍郎,事实上成了当今首相。为何?”

“是因为蔡公相不赞同伐辽?”

“正是,如今伐辽大败,蔡京正要大肆宣扬,借由抨击王黼、童贯,以图谋第四次拜相。”

刘光国这才摸摸下巴:“所以童枢密要着急把给老种经略相公定罪的扎子送到官家面前,以免被蔡京踩下去?”

“大哥说的对。不过蔡京和童贯原本是互相捧着上台的,蔡京的目的只是证明他之前不赞同伐辽是没有问题的;而童贯想证明的是如果不是老种经略相公坏了大事,伐辽本来可以没有问题的。

“如果把老种经略相公从幕后推出,蔡京和童贯自可以打个配合,蔡京可以说他其实是赞同伐辽的,不赞同的只是伐辽的人选,毕竟伐辽还有王黼支持着,扳倒一个老种经略相公比扳倒王黼和童贯两个人要容易多了。

“同样的,证明当时是朝廷误解了蔡京对伐辽的态度也要比证明伐辽错了要容易,毕竟王黼支持伐辽就能上台,本质上还是因为官家支持伐辽。

“而童贯可以推脱是被老种经略相公蒙蔽了,如果没有人推波助澜针对童贯,官家应该也不会对他下狠手。所以,既然蔡京肯定不会优先和童贯撕破脸,童贯必然要抓紧把老种经略相公推到台前做挡箭牌,老种经略相公这番已经是万劫不复了。”

刘光国明白自己想的浅了,挠挠头,也不再说话。

刘光世看这件事说明白了,也抓紧往下商量正经事:“父亲,童贯可说了后面的安排?”

“辽军虽然撤回白沟河北,但是还在易州、涿州附近驻军,为防止辽军南下,伐辽大军依然驻防安肃军、雄州、霸州一线。”

“宣抚司衙门是否回京,谁留在此处驻防呢?”

“宣抚司衙门自然都和童贯一起回京了。安肃军还是你大哥主持防务,霸州交由杨可世负责,雄州依旧由知雄州的和铣坐镇,但是和铣手下没兵,会从胜捷军和东路军各拨一军出来,驻防雄州。”

刘光世看刘延庆也一直说不到紧要地方,又赶紧追问:“父亲去东京城吗?”

“要去,我与宣抚司衙门同行,种师道留雄州待罪。”说到这里,刘延庆似乎充满了骄傲之情,同为宣抚都统制,他种师道已经是待罪之身,而他刘延庆却要进京面圣了。

“父亲可和童贯说了带儿一同前往?”

“那是自然,你大哥留在这里整军,你随我回东京城,如你所说,要扳倒童贯,得靠我们来推波助澜,自然还需要平叔在身边出谋划策。”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这次回东京城,我们父子定要大干一场,来一个刘家父子大闹东京城!大哥还请在此安心领军,不久东西两路军都要劳烦大哥节制了……”

老实人刘光国只顾点点头:“甚好,甚好。”

刘延庆却突然问道:“平叔,向娘子那边,去东京城吗?”

此次回到东京城,真正说起来,令他忐忑的到不是如何扳倒童贯,而是要和自己的妻子向娘子见面。

当然刘光世伐辽回来就着急见向娘子,不光是想见她,更是因为看重向娘子的出身——河内向氏。

刘光世突然老脸一红,欣然一笑:“父亲放心,向娘子已经回信,会到东京城去。”

刘延庆点点头:“这次回东京城,咱们还要和向娘子一起去拜见永嘉郡王。永嘉郡王毕竟是你的伯祖父,此番在东京城内周旋,也少不得借用一下永嘉郡王的名号。”

刘延庆说的永嘉郡王叫向宗良,是向太后(神宗皇后)的弟弟,也是目前河内向氏在朝中最高的代言人。

宋徽宗当年能承继大统,正是向皇后一手扶持。向太后去世后,为回报向太后的拥立之恩,宋徽宗累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至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

向宗回正是向娘子的祖父,因而刘光世倒是能攀附上向宗良这个伯祖父。

虽然向太后早已去世,向家已经不再在政坛具有实际的重要职权,但是向宗良凭借永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在北宋官场依然是个人人都得敬畏三分的存在,尤其是其背后的河内向氏,未来或许会成为刘光世的重要依仗。

这次刘光世回东京城,想要以一个卑鄙的外乡人的身份搅动北宋政坛风云,自然是要以向王爷这位伯祖父的招牌作为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