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哪些因素与孩子的睡眠息息相关呢
良好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影响孩子睡眠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因此,需要家长们持续关注孩子的睡眠卫生习惯,为孩子从小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睡眠环境。
一、您知道如何科学地与“小可爱”共枕而眠吗
(一)怎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孩子的睡眠环境应该是黑暗、安静、温度适宜的。家长们还需要给孩子准备舒适的床和家具,因为孩子床垫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室内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和噪声的干扰。有研究表明,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睡眠的启动和维持,较差的环境是引起孩子睡眠障碍的直接原因之一,如噪声、强光刺激等。居室环境吵闹会引起儿童生活适应方面的困难,容易导致睡眠问题。家长应尽量避免把卧室当作休闲娱乐的场所,卧室里避免放太多的玩具,安装电视机等娱乐设备。
家里的孩子夜里怕黑,强光会对孩子的睡眠产生影响。睡着了之后是否可在卧室里点一盏小夜灯?当然不可以。睡着后依然开夜灯,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诱发学龄前儿童近视,甚至会引起儿童性早熟。有学者提出,褪黑素往往在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分泌最旺盛,到了天亮之后一旦出现光源,就会停止分泌。孩子如果受过多的光线照射,松果体会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易引起儿童性早熟。
带着孩子去旅行,成了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带娃”方式。但这会不会给孩子的睡眠带来困扰呢?肯定会。孩子的睡眠环境应尽量固定,不宜经常变换孩子睡觉的房间,更不宜经常变换睡眠地点,如旅行、搬家等。
(二)频繁更换孩子的看护人,好还是不好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接触不同性格、不同教养方式的看护人,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适应性,更易适应社会。但从睡眠的角度来说,经常变换孩子的看护人是孩子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经常变换孩子的看护人,导致亲子间交流相对减少,孩子会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依赖感和关爱感。
不同的看护人也会有不一致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有些看护人态度简单粗暴,采用一味严厉约束孩子的不良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情绪障碍而出现睡眠问题。同时家长也需避免把卧室当作惩罚的场所,孩子的卧室不应该成为家长惩罚孩子的暗室,而是应该让卧室真正成为孩子健康睡眠的唯一场所。
(三)您与孩子“共枕而眠”需要注意什么
哪种睡姿需避免
(1)趴睡:
有些妈妈,喜欢孩子趴在自己胸口睡。首选俯卧睡这种睡姿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是不错的哄睡方式。但睡着了之后仍保持俯卧睡容易使孩子的口鼻阻塞,引起呼吸困难,致使孩子猝死。
(2)搂睡:
有些妈妈出于母爱,喜欢搂着孩子睡觉。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会带来不少的健康危害。搂睡使孩子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搂睡限制了孩子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夏天热,孩子能光着身子睡吗
夏天气温高,一些妈妈便让孩子光着身子躺在床上,以求凉爽。孩子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受凉,特别是腹部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发生。
冬天冷,哪些“坑”不能踩
(1)蒙被子睡:
冬天冷,妈妈怕孩子受凉,总是用被子把孩子蒙得严严实实。然而,孩子的新陈代谢远比成人旺盛,被子内的湿度又高,以致孩子大汗淋漓,容易发生虚脱和呼吸不畅,引发“焐热综合征”,呼吸也会受到抑制。
(2)使用电热毯:
电热毯加热的速度很快,温度过高会使孩子体内水分丧失,发生脱水,引起孩子烦躁不安、哭闹不停,使其健康受到损害。可睡前使用电热毯提高床上的温度,但让孩子睡在通宵加热的电热毯上则更不可取。
含着乳头睡觉是否可取
含着乳头睡觉,孩子醒后就会吮吸乳头吃奶。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再者,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将奶头堵塞了孩子的鼻孔,甚至可能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二、喂奶粉或辅食,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在夜晚睡得更好吗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得白白胖胖的,生怕孩子饿着,总让孩子吃得饱饱的。即使是在睡觉之前也不例外,总觉得吃饱就睡,有利孩子生长。不是喂奶就是吃米糊。但是,在孩子睡觉之前喂配方奶或米糊,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在夜晚睡得更好吗?
(一)怎样给孩子科学喂夜奶
首先,谈一谈出生到6个月大的孩子,这个月龄段的孩子喂养方式有哪几种?一般分为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混合喂养(部分母乳和配方奶喂养)三种方式。孩子由于胃口小,每次吃奶不多,因此在两次喂奶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易造成睡眠中因饥饿而哭闹。这个月龄段的孩子,每次睡眠的时间是5~6小时,一般是睡醒便吃,吃后稍停便睡。年轻妈妈们若缺乏经验,往往因担心孩子饥饿,每隔3~4小时定时喂一次奶,即使在熟睡中也要把孩子摇醒,强迫孩子按时吃奶,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易醒的习惯。其实这时的孩子根本不饿。而且刚出生的孩子每天睡眠20小时也非奇事,夜里一觉睡上八九小时也很正常,因此妈妈们不必人为地按自己规定的喂奶时间在夜里将孩子弄醒。但如果是刚出世一个月内的小宝宝,在白天时的喂养方式又不一样了。新生儿白天睡眠超过3小时应叫醒他/她,不要让他/她持续睡眠超过4小时。
如果母乳喂养的孩子夜间总是容易醒,睡前喂配方奶孩子会睡得更久更香吗?不完全是。有研究显示,完全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夜醒次数要少于其他两种喂养方式,但混合喂养的孩子白天和24小时睡眠时间少于另两种喂养方式。混合喂养孩子的自我入睡能力、睡眠长度以及睡眠质量均比其他两种喂养方式的孩子差。
(二)孩子睡觉前吃米糊好,还是吃奶粉好
如果是刚添加辅食的孩子,建议白天添加比较好,辅食最好时间是早上八九点和下午四五点添加。万一添加辅食引起什么问题,也方便处理。孩子的肠胃还未发育成熟,临睡前给孩子添加需要长时间消化的东西对于肠胃来说是一种负担,就好像大人晚上吃夜宵一样,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如果真要吃,睡觉前吃点米糊也是可以的,建议睡前一个小时之前添加。但是米糊的分量不能过多,不能让孩子吃得过饱。其实晚上最好还是给孩子喂母乳或者奶粉。
三、为孩子的睡眠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一)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尽量保持生物钟的稳定,注意保持孩子平时、周末睡眠时间的固定,两者相差时间尽量小于半小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做一些起居守时适量的活动,可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得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质量。
制定并维持良好的睡前仪式,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睡前程序/图表”及“起床程序/图表”,并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严格执行。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根据孩子的喜好规定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前安排一些常规作业,如洗脸、洗脚、刷牙、小便、换衣等,不能打乱它;每到临睡前,应让孩子有约半小时的静止时间,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片、听大人谈话、摆积木,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有利于入睡;把孩子安排上床后家长不要忙于离开,应先讲一段小故事或放一段轻柔的音乐,然后才关灯离开,让其安然入睡。但不管做什么,每晚必须做同一件事,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可做一些适当的安抚,直至其成为孩子睡眠休息的暗示。家长不能因为晚上有好看的电视节目就打破常规,或让孩子在睡觉前过分嬉戏而兴奋不已。
有些已经存在睡眠问题的孩子,家长可通过记录孩子的睡眠日记来监控孩子的睡眠模式是否有效。下面和大家列举一下“睡前程序/图表”及“起床程序/图表”中的图表内容。图表内容可以首先由家长和孩子选择自己的睡觉、起床活动内容,如一起完成刷牙及穿衣、早餐等早起活动;熄灯前家长控制孩子的活动时间在20~40分钟,熄灯就寝时家长禁止孩子进行剧烈活动,同时停止与孩子互动。家长和孩子事先约定,根据孩子完成状况给予“星星”小图标标记作为奖励,当孩子每日均完成程序图上的所有任务安排,给予“太阳”大图标奖励,当孩子集齐7颗“太阳”大图标时,给予大奖励,比如购买喜爱的玩具、出游玩耍等满足孩子的愿望。直至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准时睡觉,并且上床就睡,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书、看电视等。
(二)如何帮助孩子安睡整夜
白天小睡
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或过晚,避免在下午睡太长的时间,或者在下午3点之后才睡,不睡觉的时候不要长时间躺在床上。
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时间
合理规划睡前学习时间,避免在床上看电视,严格控制睡前观看电子产品时间,还应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睡前的准备
(1)放松身体:
泡个温水浴或淋浴,也可做些温和的按摩,帮助肌肉的松弛,也可听听轻音乐或讲讲益智故事。
(2)睡前饮食:
睡前如有饥饿感,可吃一些小点心,如温牛奶、富含色氨酸或低热卡食物。但也需避免睡前饮食过量,这会让消化系统超时工作。睡前应避免吃含巧克力、奶酪等难消化或刺激性食物。孩子在任何时间都不建议摄入含咖啡因及各种碳酸性饮料。
合理安排就寝时间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WS/T 579—2017)中推荐就寝时间不晚于21点。青春期开始以后,人体的生物钟逐渐延后2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原先21点睡觉的孩子要到23点才能睡着。家长无需太早安排就寝时间,否则孩子易出现入睡困难。
入睡前需放松思想
入睡前不考虑白天发生的事件,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强迫自己入睡。孩子如出现入睡困难,尽量避免出现一些消极的思想,如“我今天晚上可能又睡不着了”“今晚睡不着,明天考试肯定通不过”等。可在入睡前进行深呼吸,想象平静的画面(如平静的海面等),或者想一些有趣轻松的事情。
练习正念与冥想正念
是指一种对当下经历有意识且不加评判的意识状态,正念与冥想包括注意力调节、身体意识、情绪调节和改变对自己及他人看法的互动过程中的练习。正念冥想有助于孩子增加入睡后觉醒的总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效率。冥想练习可减少孩子睡前的过度兴奋。如存在失眠的情况,正念冥想可与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insomnia,CBT-I)相结合,改善夜间失眠症状,减少因失眠引起的痛苦情绪、害怕并回避睡觉的行为。
学习瑜伽与太极
瑜伽是一种运用技巧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古印度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太极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众所周知,成年人可通过瑜伽和太极来改善生活质量,有学者提出,瑜伽和太极对孩子的失眠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俞晨艺 蔡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