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过艺术实现STEAM教育、语言及社会学科教育

以艺术表达个人思想似乎是世界普遍的人类特征。最早有记载的岩石艺术和贝壳雕刻距今已超过75,000年,这表明人类具有象征性表达的需求。纵观历史,人类通过编篮、图腾柱雕刻、蚀刻画、绘画、洞穴艺术和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表达自我。此外,人们还将音乐、舞蹈和戏剧作为纪念出生、逝世、自然主题以及其他重要事件的工具。因此,现在的孩子们同样需要将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也不足为奇。

在与孩子一起时,成人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象征性表达的内在需求。婴儿和学步儿童缺乏口头语言技能,依赖于哭闹、咿呀学语和手势进行交流。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他们可以开始通过口语和在纸上做标记来传达想法。从随机探索开始的标记和涂鸦要发展到一种交流方式离不开观察和思考。让孩子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必须成为8岁以下孩子日常课程的一部分。

艺术,曾经在幼儿园至三年级课堂中作为重点,现在被更为结构化的活动所取代。老师要为孩子们达到具体的语言和数学学习标准负责,这客观导致的结果是,幼儿基本的沟通技能和性情,包括自我意识、自律、社会化和情绪控制可能会被弱化。当在上课的日子增加更多的学术内容时,曾经是幼儿教育标志的亲身实践探索学习将大大减少。我们记得那些日子,并非很久以前,孩子们在幼儿园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和玩乐来学习、交流以及发展想象力。当孩子们探索一个对他们来说的新世界时,这些教室都仿佛与孩子们的声音一同愉悦地哼鸣。如今,年幼孩子们通常都被要求安静正坐、圈出正确答案和给图片涂色。

随着对提供早期学术学习机会的推动,对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需求随之而来,以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经历,即结合了亲身艺术实践探索和学科领域学习。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贯穿日常课程的扎实内容可以用有趣且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方式教给儿童……但往往并非如此”。

我们担心在幼儿园至三年级的课堂中孩子们的要求并未被满足。在教室里日常发生的艺术已大大减少,或被一周一次的艺术教室和音乐教室所取代。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幼儿教育老师说:“我只是没有时间让我的孩子们做像艺术这些有趣的事情。”有的老师甚至补充道:“即使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学习得最好。”

请考虑下这段陈述的逻辑。幼儿园至三年级的教师们认识到亲身艺术实践有助于学习,然而艺术被视为“有趣的事情”,更因为时间限制被大大减少。本书的目标是为教师们提供将艺术引入学习STEM课程的方法,使孩子们能够进行探索、发现和提问从而引入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