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报告(第十四期):走进重庆
- 彭晓钊等
- 3486字
- 2025-02-20 04:52:04
报告摘要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构建了一套适应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特点的竞争力评价体系[1],旨在跟踪研究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状况,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优化的参考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前沿观察窗口。首期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更新1次。
第14期CFCI使用了4级架构共计95项指标,涵盖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对我国36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竞争力评估。本期新增海口、太原、呼和浩特、贵阳和兰州5个样本城市。
以下是本期核心观点摘要:
1.综合竞争力排名
● 综合竞争力TOP 10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和武汉。
表1 第14期CFCI综合竞争力TOP 10

续表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本期中国金融中心整体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36个金融中心中有28个金融中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得分增长,仅3个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小幅减少。
● 京、沪、深继续占据得分增长领头羊的地位,不过得分增幅较上期明显回落。其中,北京得分增长重回全国第1,本期得分增长15.48分;上海和深圳继续保持全国前3的增幅,但得分增幅有所回落,两者得分增长较上期分别减少了4.76分和15.96分。
● 在33个区域金融中心中,广州继续保持领跑态势,杭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苏州实现加速追赶态势,本期得分与广州之间的得分差距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小。
2.金融产业绩效排名
● 金融产业绩效TOP 10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天津和苏州。
表2 第14期CFCI金融产业绩效TOP 10

续表

● 本期7个城市分项排名上升,13个城市排名下降,16个城市排名不变。其中,分项排名提升最快的是合肥,上升了10个名次,国内排名第19位;排名降幅最快的是沈阳,下降了14个名次,本期国内排名第34。
● 本期36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得分实现正增长,仅10个城市得分出现小幅减少。其中,本期得分增长最显著的前3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合肥和厦门,较上期分别增长25.76分、15.01分和13.39分;本期得分减少最显著的前3个城市是上海、沈阳和郑州,较上期分别减少14.96分、12.50分和9.56分。
● 随着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断取得成功,本期各地金融业复苏进程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稳增长的服务支持作用进一步突显。2021年,36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业增加值总和为5.69万亿元,占当年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62.4%,比重较5年前提高了5.6%,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
3.金融机构实力排名
● 金融机构实力TOP 10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和南京。
表3 第14期CFCI金融机构实力TOP 10

续表

● 因疫情影响减弱、市场复苏等原因,2021年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发展恢复,本期仅5个城市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出现小幅减少,其他城市得分均实现正增长。
● 本期得分增长排名前3的是北京、上海和成都,分别增长了30.32分、21.67分和3.65分。其中,北京、上海较国内其他城市的分差优势扩大明显,显示国内金融机构资源进一步向全国性金融中心加速集聚。
● 36个金融中心集聚了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资源。截至2021年底,36个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三。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约占全国总量的7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占全国的94%,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占全国的97%,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的85%。
4.金融市场规模排名
● 金融市场规模TOP 10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大连、郑州、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武汉。
表4 第14期CFCI金融市场规模排名TOP 10

● 得益于注册制提速、退市新规施行、北交所设立等资本市场系列改革深化推进,本期多数城市资本市场利用水平得分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其中,25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规模得分实现增长,仅6个城市得分出现小幅减少。
● 2021年,36个金融中心合计拥有A股市场上市公司3089家,占全国总量的66%,全年新增A股市场首发上市公司350家,约占当年全国总量的73%,全年股票市场融资总和达到1146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68%。
● 本期得分增长最多的前3个城市是深圳、上海和郑州,分别增长了18.14分、17.09分和14.35分。2021年,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形成主板与创业板互补发展格局。上海几乎集聚了所有全国性金融市场,其中2021年沪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筹资额分别位列全球第3位和第2位。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额达到了107.95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0%。
● 33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杭州、苏州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有亮眼表现。2021年,杭州和苏州全年新增IPO上市公司数分别达到38家和32家,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分别达到199家和175家,各项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5,仅次于3大全国性金融中心。
5.金融生态环境排名
● 金融生态环境排行榜TOP 10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南京和苏州。
表5 第14期CFCI金融生态环境排名TOP 10

● 本期国内多数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实现大幅增长,36个金融中心中仅2个得分出现减少。其中,得分增长最快的3个城市是重庆、武汉和南京,分别增长了15.98分、15.78分和7.84分;仅长沙和上海得分出现小幅减少。
● 本期36个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的止跌回升,显示出新冠肺炎疫情等对金融人才环境、商业环境的影响趋于减弱,特别是因此前宏观经济相关指标总量减少、增速放缓导致的评分下降因素均实现了逆转。本期36个金融中心2021年GDP平均增速达到了7.6%,较上年同期平均高出4.5个百分点,其中35个城市GDP增速指标大幅高于上年同期。
● 受疫情影响较直接的地方政府债务、国际旅游收入等指标仍面临较大评分下降压力。本期2021年36个城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了35.9万亿元,总量较上年度增长了16%,地方政府负债率均值达到了106%,较上年度增长了13个百分点。
6.不同地域金融中心竞争格局
● 上海、北京、深圳3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区域中心平均水平,领先优势呈现出逐年扩大趋势。其中,上海与北京两者间分差在逐步缩小,而深圳与上海和北京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 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已整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期除大连外,长春、沈阳、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全部低于33个区域金融中心平均值,且呈现分差逐渐拉大的趋势。
● 北部沿海地区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差异明显,天津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济南、青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石家庄则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石家庄近年来与天津、济南、青岛得分差距缩小,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明显。
● 东部沿海地区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差异明显,杭州、南京、苏州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宁波、温州、无锡排名相对靠后。杭州、南京、苏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增速也快于宁波、温州、无锡,差距有所拉大。
● 南部沿海地区金融中心广州一枝独秀、全国排名第4位,福州、厦门、海口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均低于33个区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
● 中部地区整体水平与33个区域金融中心基本持平,武汉、郑州发展齐头并进,综合竞争力显著高于长沙、合肥和南昌。本期武汉综合全国排名第10、中部地区排名第1,郑州则全国排名第12、中部地区排名第2。
● 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成、渝双城领跑,本期两者综合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6和第7。西安紧随其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13位、西部地区排名第3。昆明、南宁、乌鲁木齐、贵阳和兰州综合实力相对薄弱,较前3者有较大差距。
7.走进重庆金融中心
● 本期指数走进崛起中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重庆。作为经略西南水道的通商裕国重镇,重庆见证并参与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史的兴衰变化,在历史变迁和时代演进中实现了金融业的发展和突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重庆金融在服务自身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扩张,形成了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长江上、中、下游流域的金融集聚和辐射能力。进入新时代,重庆金融业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正朝着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新征程大步迈进。
● 重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发力“金融科技”“科创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领域,引导更多金融资源优先配置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产业金融中心、贸易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中心、科创金融中心、普惠金融中心、数字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金融发展创新模式和服务,创下了多个全国、西部“第一”或“率先”。
● 10年来,重庆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翻番,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国内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本期重庆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7位,在33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4。其中,金融机构实力国内排名第5、区域金融中心排名第2,金融产业绩效国内排名第7、区域金融中心排名第4。
[1]详见附录“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