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情报告:文化·法治·收入·住房(第1辑)
- 武寅 李慎明 晋保平 王子豪
- 3362字
- 2025-02-16 04:50:20
四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革命,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所受到的冲击,而且有一部分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不同民族的不同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使我国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显得更加紧迫。完全可以说,当今我国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已面临严峻形势。除了外来的影响之外,主要是我们缺乏对于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保护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还未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由此,过去的许多时候,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濒危现象,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民族地区也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结果近些年有些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濒危或严重濒危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未能得到理想保护,甚至有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意识十分模糊,这使那些已进入濒危或严重濒危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脆弱。
随着强势语言文化的不断渗透,那些人口少的民族语言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的祖先用生命、用自己的语言传承下来的,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和审美价值的精神文化正在不断消失。例如,像赫哲族人口不到一万的民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随着该民族语言的日趋濒危,加上缺乏必要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已全范围地面临着失传危险。一些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虽然开展了必要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专家学者的指导,缺少有力的抢救手段与保护方法,特别是由于缺少对于濒危语言文化的专项保护资金,使那些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得到很好保护。对于那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民族民间文化往往以口头相传,以分散形式留存于民间,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各种灾难以及岁月的流逝,传世的东西确实不太多、同时常常要因人而存,传承的老人在它就在,传承的老人死了它也就消失了。毫无疑问,现在对于那些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懂得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绝大多数人年事已高,又没有继承者。假设现在懂本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老人一旦都死了,那些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完全消失。由此说,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工作变得越来越紧迫。
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是一个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十分紧迫的工作。历史性就在于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的组成部分,现实性就在于它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文明国家的基本条件,紧迫性是一部分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已面临消亡。就在这濒危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由于一些人不懂或缺少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知识,在金钱或优厚的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通过非正常关系和非正常渠道,把祖先传交给他们的语言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送到国外,使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珍品大量外流,而且这种现象在个别地区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科学地认识到,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给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自然会造成一定影响,也会给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就像万事万物都有可变性和有发展变化规律一样,人类的语言文化作为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社会的演变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文化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们都是从远古时期不断地演变到今天,又从今天发展变化到未来。然而,民族语言文化不论产生何种发展变化,最基础的东西就像我们的遗传基因一样,不会轻易被完全改变。那么那些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内在活力,是最优秀和最进步的产物,是该民族的全体成员在千百年的生活中,用汗水和思想共同创造的财富,也是我们必须抢救、保护、搜集、整理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研究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研究那些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记忆。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是因为它有十分丰富的民族语言文化,以及这些民族语言文化孕育的鲜明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属于我国各族人民,它和各族人民的历史和未来紧密相连,是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发展精神、发展规律的产物。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优秀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如上所说,这些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历史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和因素。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缺少优秀而传统的文化,缺少了这一部分博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或许会遇到民族的伦理道德、民族的思想信念方面的失衡或危机,结果以西方的思想糟粕为主流的十分可怕的精神垃圾会乘虚而入,进而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扭曲和阻碍我们社会的进步。而且,现在我们恰巧面临着诸多优秀民族文化濒危和消失,我们要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负责的态度,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社会的角度,用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去科学地认识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活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理性地面对并深刻地思考,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否则,我们将会失去这一部分历史和文明的记忆。
随着人类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也日益加速,强势语言文化对于周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渗透日趋突出,其结果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遇到了空前危机,进而许多民族的十分宝贵又有显著特色的语言文化开始走向濒危、面对消亡。小小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乐园,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使曾沉睡万年的星球变成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充满活力的世界。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我们的星球才变得美丽、可爱和文明。由此,人类深刻地懂得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我们生存的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理性而客观实在地讨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问题,呼吁人类自身保护和关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类的星球变得更加理想、更加耀眼夺目。同时,人类又悲剧性地认识到,许多独特又珍贵的民族语言以及优秀而丰富的传承文化的发展面临了生死挑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并又各具特色。由此一直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赞叹。然而,由于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中心的现代化革命的不断加速,伴随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层改变,使那些以大自然、以牧业、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产生和传承的语言形态、优秀传统文化形态正在迅速消亡。我们深信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确实给现代人创造着优厚的物质享受,日益改善着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同时,又必须相信,由于我们过分感性地追随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无意中淡漠和放弃了优秀而传统的精神文化,甚至错误地认为那些优秀而传统的精神文化或传统文明已不适应当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果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出现了历史性的滑坡。一些人完全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环境。
保护一切濒危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会更好地团结我国各族人民。民族语言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有它特殊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我们在以科学技术为主流的现代生活的追求中,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那些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我们应该无可置疑地相信,所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它们是最能贴近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时刻给人民带来创造的动力和智慧。抢救与保护濒危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最迫切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最起码,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尽量把濒危的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多抢救一些、多保护一些,不要让它流失得太快太多,争取让它在其民族中永远健康地生存。这就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去抢救与保护这些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