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科技的发展带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科技创新的产物。

互联网金融作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功能性金融系统及其服务系统,包括基于网络在线平台和金融服务的金融市场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传统金融。

现今,互联网金融包含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等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型下,资金的供需双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自己的信息筛选、匹配、定价和交易。由于无传统的交易媒介,没有交易成本,所以也就不存在高额的垄断利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省去开设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是,互联网金融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过程完全标准化。客户无须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例如,贷款审批依赖于电子商务积累的信用数据库。在数据挖掘和分析之后,引入了风险分析和信用调查模型,客户只需几秒钟就可以申请到用款。

三是,互联网金融覆盖广。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找到互联网上所需的资金资源。因此,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群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客户主要是小微企业,涵盖传统金融业的一些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快。依托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人,累计转移资金达66亿元。

五是,互联网金融管理弱。第一,风险控制管理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银行风险控制及合规和收集机制尚不健全,容易导致各种类型的风险问题。第二,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较低,也缺乏完备的监管与法律体系。因此,整个行业面临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六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大。风险作为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本章中主要讨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以及如何防控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

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互联网风险。互联网金融开展的金融交易活动依赖于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根据双方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可以达成协议。因此,如果要顺利实现或者操作互联网金融,双方必须首先确保双方在互联网上提供信息准确可靠。但现在一些违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窃取个人有效信息,然后利用虚假信息在线进行金融交易,从而产生交易风险。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免费Wi-Fi等窃取个人信息,然后进行非法金融交易。互联网风险也反映在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可信度基本上是由用户评估产生的。一旦客户对平台进行了不良评估,风险会迅速扩散。

二是,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仍然属于金融的范畴,因此传统金融业的风险也存在于互联网金融中,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信用是金融交易顺利开展的大前提,传统金融业将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优质客户进行金融交易。虽然互联网金融现在可以借助大数据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但目前还没有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这会导致信用链接风险。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缺乏担保人的信息,容易导致信用风险。再者,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在出现金融安全风险的情况下,风险应急机制并不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完善,更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了应对信用风险问题,可以明确界定行业准入门槛和行业运营标准,平台有责任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同时,要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共享,拓宽信用数据采集渠道。对于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建立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并利用大数据预测流动性风险。此外,应建立应急计划以应对大规模运行。为应对法律合规风险,应运用法律法规来界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方面,明确法律底线,并促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法合规。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行业的新发展。鉴于操作风险,一方面,需要减少终端、平台和网络的设计缺陷,提高使用的简单性和清晰度,建立业务操作规范和系统,以减少错误操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和交易对象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面对技术风险,需要加强技术团队建设,开发新的安全技术,不断修复漏洞,利用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可信技术,通过多个用户名确保数据安全,检查代码、短信、认证等实现认证。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系统建设。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一个新课题。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监管创新需求和监管人才缺乏等问题。

本篇为各位读者列举近年来金融市场中主要的风险案例,其中,不乏有一些知名的大型平台和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本书对其中暴露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剖析其内在因素,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净化互联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