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早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执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决策,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精神,本书特以上海市为例开展专项调研,了解我国重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体制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以更好地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总体来看,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才,尤其是日益重要但疏于关注的体制外人才队伍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从20世纪开始,国外在公共部门人才资源方面就已有较多研究,并产生了经典理论和观点。国内从20世纪末开始,也不断引进和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均较少关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其是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体制外人才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标准。本研究则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和人才资源的双重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体制外人才的内涵、现状、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

实践意义。在认真考虑国家以及上海市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上海市重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体制外的人才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明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体制外人才的数量、结构、能力等现状,充分了解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情况,以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