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外人才队伍建设:以上海为例
- 甄杰
- 736字
- 2025-04-06 01:55:33
五 主要创新点
体制外文化企业具有市场灵活性,可以更加迅速、更为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需求,并能够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本书强调实地调研访谈的田野调查方法,调研走访历时一年,采取了专家研讨会、企业座谈会、专题问卷调研、重点单位访谈等具体形式,与上海市文广局、部分区县文广局主要领导、高校研究机构专家等进行了专题研讨,与近30家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了相关资料。主要的创新之处如下。
(1)融合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层面内容进行跨界研究。现有的相关研究基本是从宽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或者公共部门的角度进行的,鲜有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才的针对性研究,而本书结合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集中于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可以多视角地聚焦于特定问题的分析。
(2)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外人才进行定量研究。由于调研访谈及数据搜集困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现有的少量研究也基本是定性地探讨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内人才,而本书借助与上海市文广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资源,在公共服务体制外人才(不包括体制内单位的编外人员)的数量、结构、特征、供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访谈,具有丰富的资料基础。
(3)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先进且集中的区域及企业进行代表性研究。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区域和企业层面的深入和具体探讨,本书则不仅以公共文化服务先进的上海市作为代表性区域,而且对典型体制外企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进行研究,拓展了现有实证研究的范围,提高了解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