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更新时间:2025-03-24 16:21:33 最新章节:第17章 注释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鸿声等
- 会员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1949-1976时间内城市题材文学的特征及其特殊的现代性表达。一、对1949-1976年间的城市题材文学进行背景研究,梳理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现代性叙写,分析这些因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并与其他时段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相比较。二、题材和主题研究,揭示这一时期文学对城市的叙述所采用的特定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现代性追求。三、文本研究,包括分析具体文本的文化研究32.7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生活政治为中心探讨新世纪小说的现代性新质,以个人在后传统社会追求自我实现时遭遇的问题为核心议题,试图在当代文学七十年的整体性视野中,为新世纪小说的新质研究提供一种理论视角。新世纪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从不同侧面揭示出解放的个人在生活方式选择中内蕴的政治意味,重返传统与自然是脱域的个人在后传统社会重新获得道德源泉的重要途径。从生活政治出发,可以发现新世纪小说被忽略的思想深度,有助文学22.1万字
- 会员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会现代性历史进程的产物,既是对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映,更是对社会巨变的反应;既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艺术表现,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精神-心理补偿。文学28.2万字
- 会员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文学24.9万字
- 会员从“多民族文化”理论视野出发,本书对21世纪以来广西代表性的诗人作品、诗歌团体、写作现象及社会传播进行了整体观照,旨在探究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书写的整体概况和迫切需要应对的一些写作困境,揭示了不同群体的写作观念及其背后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诉求。尤其重要的是,探讨了广西青年诗人及其团体多样的诗歌写作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从中国当代诗歌史的整体视野进行考察,客观阐述了广西诗歌在中国诗歌版文学18.7万字
- 会员路遥小说是被传播数据和接受实例一再证实的温暖励志的传世之作。路遥的作品数量有限,创作也有一定局限,但在传播和接受层面却超越当代许多作家,形成数量庞大的“路遥族群”和言说不尽的“路遥现象”。本书以路遥的生平研究和史料辫析为基础,通过考察大众传媒(纸媒、广播、影视等)对路遥小说的传播、编辑工作与路遥文学创作的双向互动、读者对路遥小说接受的数据和实例,再结合路遥小说的文本细读,侧重于在读者层面考察、思考文学21.2万字
- 会员现代中国古典主义诗派主要指对传统有着较深认同、与新文学自由诗派形成批评关系的诗歌流派,主要包括甲寅派、国粹派里、南社成员、学衡派、新文学阵营中的新格律派等。这些古典主义诗派虽也主张对古代诗体进行改造,但是改革思路与新文学派大异其趣,本书系统考察了近现代中国具有古典倾向诗论家的“新诗”观念,并对其背后的语言结构、时间意识、发展理念、价值取向等进行了深入开掘。这种研究对于古典派与自由派的对话、对中国新文学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