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全书以雄健浑厚的笔触描述了大秦跌宕起伏的历史历程,再现了秦的盛衰兴亡。纵览八百余年,斗转星移,金戈铁马,一个王朝的初生、崛起、繁荣与衰落被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从嬴姓部族早年兴起于东海之滨,到商朝末年沦为新兴周王朝的战俘;从部落颠沛流离至西部边陲,到经过数百年艰辛奋斗走出困境;从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到诸侯并起称霸中原;从秦穆公广招贤能之士,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从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完成一统,再到胡
    普及读物30.8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民国军阀的争斗,为地盘、为军队、为权势,也为女人。不妨穿越回去看一看,没有一个军阀不拍着自己的胸脯,趾高气扬地保证“我是个铮铮的汉子”。这样,便出现了民国军阀妻妾多的独特风景线。读民国历史,不可不读军阀史,不可不读女人在军阀历史中的星星点点。与浓重的铜臭味和血腥气相比,军阀的妻妾们就好像是给这部残忍历史添加的一点点佐料,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民国军阀的妻妾们,千姿百态,一支笔是无法勾勒完整的。这是最大
    逸闻野史9.3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时代,它夹在三国和隋唐两个著名的历史时期之间,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一笔带过。这是一个炼狱般的时代,混乱值爆表,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也是一个梦幻般的时代,精彩度冲天,风云迭起,英雄辈出。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十六国就没有北朝,就没有后来强盛的隋唐。在这熠熠发光的时代洪流之中,有铁血战神也有风流名士,有逆袭草根也有复国贵族,有中土豪杰也有异域英雄。出身奴隶却登上皇帝宝座
    中国史35.2万字
    7万人气
  • 免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史家名著24.4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让人拍案叫绝的中国史》(套装共2册)包括《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和《楚汉双雄》。《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以三家分晋到秦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兴衰为纲,通过12场著名战役来讲述历史,包括:三家分晋、马陵之战、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秦并巴蜀、“胡服骑射”、伊阙之战、乐毅破齐、鄢郢之战、长平之战、嫪毐之乱、王翦灭楚。《楚汉双雄》描绘了自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
    中国史31.7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重点围绕1931年中国政局的演变,考察国民党改组后,党内高层蒋、汪、胡三派势力在党内斗争中的权力消长,特别是通过蒋介石的下野与再起,探寻三人间分合的复杂过程与蒋介石最终获得党内“最高领袖”地位的缘由。借以解释此前国民党内矛盾的发展脉络。
    中国史25.5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毛泽东认为“有许多珍贵品”。他对中国历史之熟悉,得心应手运用之妙,世所罕见。本书将分散于文章、书信、演说、谈话中的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的文字汇编起来,并对毛泽东的评点作深入挖掘,介绍被评人物的简况和解读评点原文。跟着领袖读历史,感受领袖智慧,以史鉴今。
    随笔52.9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1271年,忽烈改国号为“大元”。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过历代,在政治制度上有所开创,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北京、泉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会;文化形式更近世俗化,宗信仰自由使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不少走马观花的史者喜用残暴、腐败、黑暗等词形容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不可否认,蒙古帝国用铁血征服了东西方,给众多地
    普及读物21.5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精选了《二十四史》原书中200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进行了整理编撰,并用现代语言,故事体的形式重新进行解读。
    普及读物47.5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本系列书以平民的视角,对古往今来的史料层层剥筋碎骨,将历史褪去政治、文人的装扮,扒去一层又一层的老旧套装,让你从被洗脑、被遮蔽的历史中走出来,一览历史本来的胴体。你现在看到的是真正的历史——正面全裸、激情透视、鲜活灵透、有血有肉!!!黄帝难道是个技术宅?五帝禅让的背后处处上演着“太子党”激战“女婿帮”的政治阴谋。大禹和涂山氏为何没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姜子牙,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周文王竟然就喜欢他
    中国史15.2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
    普及读物41.7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精选在大陆时期地位最为显赫,与蒋介石关系最为微妙,因此也最富争议的赴台高官25名,力求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揭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赴台后的最后结局,以及在中国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中所产生的作用与是非功过。
    普及读物37.7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辑整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聊城傅斯年陈列馆等单位收藏的32封抗战英烈家书而成。这些抗战英烈家书,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45年,按照家书写作时间先后排序。家书作者既有八路军、新四军将士,亦有国军将领;既有高级军官,亦有普通一兵,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图
    普及读物3.6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对1840—1842年中英次鸦片战争的全景式解读。全书将次鸦片战争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描述了中英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的结果及影响等,使读者对次鸦片战争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全景式的解读,展现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加速走向现代文明,而中国却在专制愚昧中踽踽蹒跚的情景,通过此种对比来厘清鸦片战争中大清一败
    普及读物24.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中国近代通史》全书的总论。作者在本卷中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个进程作了精当的概括,阐明了本书写作的宗旨,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线索,阐述了对中国近代史的时段划分、重大事件等问题的学术见解,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界20多年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中国史3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共济会》依据大量的资料,揭示了400年以来“共济会”这个神秘组织的重要成员以及代表它直接利益的各种社会机构,证实“共济会”是一个集金融、政治和意识形态于一体的、广泛存在于欧美上层社会的利益集团,紧密地与400年以来发生在欧美以及世界范围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逸闻野史14.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撰,韩谷校点。全书十卷,内容涉及政事、官制、文儒等诸多轶闻掌故,凡北宋名臣,均有记述,颇具史料价值。以涵芬楼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并以《皇宋事实类苑》等有关笔记史料参校。《西塘集耆旧续闻》,宋陈鹄撰,郑世刚校点。全书十卷,近四分之一篇幅论述柳宗元、苏轼等唐宋文贤六十余人的诗词作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所记典章制度、士林习尚亦较有史料价值。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与
    随笔8.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生前读了十七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资治通鉴启示录》。《资治通鉴启示录》,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史学理论32.3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套装含《十三堂史记通识课》《史记精编本》《这个三国史很上头》。《十三堂史记通识课》:一部人人的国学根柢书。十三堂不同视角专题课。一本浓缩三千年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百态,全面解读司马迁“通变”历史观的实用书。《史记精编本》:纪传体史书《史记》的精编白话本。选篇以国学大师梁启超指定的十大名篇为准,涵盖《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等。依照梁启超先生的提示,对《史记》的“十大名篇”进行解读、翻译和赏析
    普及读物57.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史47.7万字
    6.8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