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入学小考

距离开学的日子,还有三天,所以和陆凡同届的学子,还没有来全。

不过为了让学生们提前熟悉学院环境,每日早上先生都要点卯,上午剩下的时间则需要在学堂内自修。

吃过午饭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

也正是通过点卯,陆凡才发现同级的学生里,不但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大多是各地秀才考试中的头几名。

当然,那黄梓轩也在其中。

不过他却行踪诡秘,平时自修的时候不知道走了什么路子,从来都不参加。

下午的时候更是常常跟高年级的混在一起,这样的人在陆凡的前世大学中,倒也不算罕见。

“幸亏这个世界没有学生会,要不然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打算走仕途留校了。”

其实历届学子中,想要搭上学长和先生的门路,尝试留在孤鸿学院任教的,犹如过江之鲫。

尤其是那些家境一般的学生,更是想借着这个机会一步登天,毕竟从孤鸿书院出来的儒生,基本上可以百分百的进入朝廷当官。

哪怕不做官,若能在书院里混个脸熟,未来也在从政的毕业生那里,借到些便利。

“嘿嘿,朝廷大员的便利,借到一点可就了不得。”

陆凡略一琢磨,就明白了黄梓轩的意图。

“如今仇怨已经结下,看来我也要适当找些助力了。”

……

“陆兄,那虫二楼真的有四美八艳,共十二位红姑娘?”

江宁府秀才第三名赖明昭,一张脸上全是求知的渴望。

“何止十二位啊,我跟你说,不算她们其他的姑娘同样是国色天香。”

陆凡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李牧云的科普结合起来,说的这些少年眼睛放光:

“更难得的是,虫二楼里面随便挑出一位来,都至少精通一项技艺,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唱跳拉谱,都堪称一绝。”

淮安府秀才头名詹俊,仔细琢磨了一下这话,有些不解:“其他的倒还罢了,什么叫作‘拉谱’?”

陆凡表情虔诚:“这个说法,是我的家乡某位先贤所创,所谓拉和吹拉弹唱中的拉一样,也指乐器。”

“而谱就简单了,乃是谱曲之意。”

泰安府秀才头名卢旭升,拍掌叫绝:“真是文气天成,恰如其分,想必那位先贤,也是风流中人。”

陆凡轻叹:“唉,确实是拥趸无数,可惜避世太早,如今只留下了辉煌的传说。”

见他有些怅然,卢旭升规劝陆凡:“陆兄何必感叹,若没有前辈们的急流勇退,又哪来我们这一辈的枝头争春呢?”

几人纷纷附和,卢旭升的一句话,也点燃了少年们勇闯青楼,青史留名的伟大志向。

通常午饭过后,陆凡和新交的朋友,不是去书店闲逛,就是在房中看书,日子过的十分规律。

正因如此,陆凡不时讲起外面的花花世界,才让这些好学生趋之若鹜。

没想到,今天刚吃完午饭,先生就赶到食堂,通知下午需要回到学堂,进行入学小考。

“不用说,肯定是学生已经到齐了,说不定今日考完,明天就要正式上课了。”

这种随机考试,陆凡一点也不慌,除了平时的积累足够,更重要的是,前世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没事就生病,一生病班主任就考试。

早就习惯了。

可另外几个人却慌得不行,尤其是听说小考成绩不过关,将会被学院清退。

一时间,几人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他们急忙赶到学堂,嘟嘟囔囔的背起书来,陆凡表面上在和大家一起复习,可暗地里却盯着门口,细数起同学的人数来。

午时刚过,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子,陆凡心里有数,共一十八人。

一位中年先生走入讲堂,他一手拿着花名册,另一只手却托着一方砚台。

“小考开始,作弊者清退,第一人,詹俊。”

中年先生言简意赅,可怜的詹俊第一个就被叫到,只能不情不愿的站起来。

“从‘君子不器’开始背诵,我叫你停下再停。”

虽然考试来的有些突然,但好在题目基础,詹俊对《论语》十分熟悉,所以没出什么纰漏。

不过他背了整整一章,却发现先生没有让他停的意思,只好接着背,直到又背完一篇,先生才一伸手,示意他坐下。

后面的考试,内容多涉及四书五经,众人都是学霸,全部平安过关。

“下面考诗作,每人一题,考虑时间十个呼吸。”

说完,他看了看花名册:“黄梓轩。”

听到自己的名字,黄梓轩不慌不忙站起身来,只见那先生用手指虚着一勾,一缕墨汁就从砚台中腾空而起。

他手腕运转,在半空中刷刷点点写了一个斗大的字——“马”。

接着闭口不言,也意味着计时已经开始。

众人在心里默默倒数,当数到第八息的时候,黄梓轩开口道:

“曾驮猛将行,今卧老厩空。忽见……”

一首诗作罢,那先生点了点头,黄梓轩过关了!

“下一个,陆凡。”

中年先生如法炮制,又用墨汁在空中写下一个“静”字。

陆凡眉头一皱,看着他的眼神也起了变化:

“这题出的有点针对了吧?凭什么他就是具象化的东西,到我这里换成了环境和意境为题?”

可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眼看着时间快到了,陆凡绞尽脑汁,终于在最后时刻吟出一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啊。”先生当面,学子们不敢大声喧哗,可是小声的赞叹却此起彼伏。

“全篇没有一个静字,但却无处不在写静,高明,实在高明!”

本来大家都不熟悉,彼此也不知道才华水平孰高孰低,可陆凡这首诗一处,当时就连其他人看他的眼神,都明显不同了。

陆凡刚要高兴,没想到忽然听到讲台上的中年先生,冷着声音说了一句:

“已经超时,这一首不算。”

一句话在教室内,掀起了小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