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备战!函馆地方新马战!(2)
- 开局破产,我靠系统养成马王
- 怀中圆
- 2809字
- 2025-05-10 05:17:12
第二天清晨,日高的天空澄澈无云,空气中带着刚晒干的草香。云鹤牧场的训练道上已撒好新沙,银色暴动站在道边,耳尖微动,眼神冷静。
第一天的出闸训练让它适应了起跑的封闭环境,也建立起最初的“冲刺逻辑”——在铃响后迅速完成从静止到爆发的行为反应。而今天,才是真正考验它“内驱节奏”的时候——马匹在不被外力催促时,是否能主动找到最适合自己骨架推进的速度和步频,这才是真正能跑远、跑稳、跑赢的基础。
“今天节奏训练排两组,”林尧翻着手里的记录表,“前段用低强度热身,后段尝试引出它的自然推进频率。”
香坂凛牵着银暴慢步绕圈,神情专注。
“它现在心态比昨天稳了很多。”她说,“不会再因为铃声就神经紧绷。”
“昨天的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林尧笑着望着圈中那匹马,又有些严肃的对凛说道:“节奏这东西,它不是被骑手强制压出来的,你只能引导它,找到属于它的节奏,并且你也需要配合,从而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香坂凛若有所思。到了约定的训练时间,众人在场地集合。今天的训练正式开始。
【第一组节奏引导】
林尧没有直接下达冲刺命令,而是让香坂带着银暴以“中速慢推进”方式,缓步进入场地外围。
银暴起初的步伐有些散,节奏不稳,像是在不断试探落点。林尧脑中系统自动同步监测数据,节奏平衡率浮动在 74%-78%之间。
节奏平衡率,是系统根据马匹骨架推进、蹄步落点、后驱发力一致性等多个参数计算出的综合数值,用于判断马当前的运动状态是否顺畅高效。值越高,意味着推进越连贯、身体越协调。
“它的前驱主导偏强,后驱跟不上,导致推进不稳。”林尧判断。
“我调身体给点压制。”香坂不等他提示,已经开始微调。
她收紧膝部内侧力量,身体前倾,但不主动加速。整个人贴近银暴的马背,却不干预方向,只维持一种“同步推进”的暗示。
第二圈,银暴开始拉直蹄线。
第三圈,呼吸逐步协调,尾巴不再轻甩,而是维持稳定后驱律动。
林尧脑海中浮出一行淡光提示:
【推进节律上升|平衡率提升至85%】
“你刚刚做了什么?”林尧问。
“我没控制它。”香坂轻声说,“只是引导它自己寻找到它能接受的速度。”
她低头看向那道银灰色的身影,“它一开始在等待我的指令,看我要它跑多快,后来它知道是我跟着它。”
风掠过马场,带起地面一层细沙。银暴的鬃毛随风微扬,鬃根贴伏,鬃梢轻颤。
【第二组节奏释放】
中场休息后,林尧下达下一项训练:“让它主动提速,不用喊,别给暗示。”
“什么都不做?”
“你只需要让它知道你‘在’就行。”
香坂一挑眉,没再说话,翻身上马。
银暴像察觉到了空气的变化,耳尖微颤,前蹄踢了一下地面。
它在跑,却不像之前那样冲刺。它不快,却有节奏。
每一步都像在踏点,每一个推进都像它在自主决定下一个节拍——仿佛它在试图感应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
林尧脑海里,系统以图谱和数值同步反馈:节奏频率缓慢爬升。
0.41→ 0.39→ 0.37秒/步。
【临界节奏启动|骨架驱动频率趋稳|同步率:92%】
所谓“骨架驱动频率”,是指马匹在不受外界扰动下,自然奔跑时由肩胛、脊柱到骨盆传导形成的节拍。这个节拍如果与骑手动作不冲突,甚至互相补充,那就被称为“同步率高”。
“它找到了。”林尧低声道。
“看起来这孩子并不需要我过多的干预。”香坂伏在马背上,声音轻得像气音,“相反,它开始愿意让我待在它的节拍里。”
银暴的眼神比早上更稳。它不再试图挣脱节奏,也不再依赖外界刺激来决定速度。它在“听”自己身体的旋律,也允许香坂成为这首旋律的一部分。
【第一次节奏训练结束】
傍晚的阳光透过西边薄云洒在沙地上,银暴跑完最后一圈,缓缓减速,停在场边。
蹄下扬起的沙粒缓缓落下,鬃毛已被汗水贴在脖颈上,尾巴却仍有力地一摆一摆,像在舒张疲惫。
香坂跳下马,顺手理了理它的鬃毛。
“它今天自己完成了‘平衡’。”她抬眼看向林尧,“但我们还没做节奏切换。”
“明天开始切换练习。”林尧点头。
“早上做三圈单节律跟跑,下午加入轻度变节奏转弯。坡度训练和草地适应放到后天。”
柴田实从一旁走来,点了点头,“这匹马还真不赖。”
“它不是标准的‘快马’,但它的推进连贯、骨架稳定,是真正能拉长的节奏型。”
“问题在于,它能不能在变化节奏时保持稳定。”
“这个才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林尧望着圈中那道灰影,眼神安静:“节奏不是整齐划一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骑手和马匹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它能够调整节奏,而你可以和它同频并帮助它更好地完成调整和保持稳定。”
风吹来,尘土微扬。
银暴站在夕光里,尾巴轻甩,看起来有些疲惫,但仍然神采奕奕,就和团队里的其他人一样,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经过两天的高强度训练,林尧和柴田实决定让大家稍微休整一下,在明天的傍晚时分进行一次草地初试。
训练第三天,傍晚。
【草地适应性测试】
牧场西侧草坡阳光正暖,春天最后一场霜解冻后,草皮返青但尚未繁茂,底层略松,对适应性测试而言恰到好处。
“今天跑草地。”林尧说,“低强度测试反应。”
香坂点头表示明白,她清楚草地起伏与沙地截然不同,踏地感更软,也更不稳定。
银暴最初几步略显犹疑,耳尖不断变换方向,蹄步放得很轻,像怕踩进陷阱。
香坂顺着它的起伏调整节奏,不压速,也不带节拍,而是用膝部轻贴马腹,仅提供“方向在前”的引导。
五十米后,银暴开始提速。
不是加快,而是主动迈出在昨天训练中自己熟悉了的推进节奏。
风从耳边掠过,草茎擦蹄,青草气息和泥土交融。
林尧站在草坡远端,看着系统信息跳出:
【初次草地推进成功|节奏稳定|反应温顺】
“它好像学会了在跑动的时候听地的回响。”香坂下马,轻拍它的肩,“它再逐渐熟悉草地竞跑。”
时间在充实却合理的训练中一天天度过,银色暴动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对竞跑一无所知的小马,和香坂凛的配合也越来越好。第六天起,训练进入节奏切换阶段。林尧和老柴田一致认为第二周可以进行节奏强化进阶训练。这项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让银暴在直道上保持稳定推进后,开始尝试中段变速:从稳定中速向高节奏爆发、再回落——这是实战中最核心的能力。
第一次尝试时它出现轻微节拍崩乱,后驱推进错位。
“它的节奏太依赖‘直线’,不适应突然变调。”
“那就带它听节拍——用骑手的身体去制造节拍变化。”
香坂用自己的呼吸节奏配合马速变化,以抬肩、压身制造“节奏信号”,逐步引导银暴适应“指令型变化”。
第八天,它完成第一次完整且稳定地完成“节奏切换”。
第十天,系统提示:
【节奏切换响应达标|训练建议解锁:节奏锁区模拟】
第十四天晚,林尧整理着系统日志。
银暴状态维持在健康区间,肌肉乳酸指标偏低,疲劳恢复时间短。
他在训练记录上写下一行字:
“节奏型个体确立|高同步可控|训练反应佳”
柴田实看完记录后点头:“你这记录看着玄,其实抓得可准。”
“我在骑手训练学校里学的都是如何去控制、调教赛马。”香坂抬眼,“这次训练给我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反而是这孩子在学习调整自己的身体,我更多地只是引导和配合它,这太特别了。”
林尧望着圈中那匹安静饮水的灰马,轻声道:
“还剩最后一周。下周,带它进真正的节奏战场,同时也要控制好疲劳度,为这第一次出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