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是从第七层如意斗拱渗出来的。
林深跪在戏台中央仰起头,安全帽檐积着的木屑随着这个动作簌簌滑落。测绘仪投射的绿色激光在藻井深处织成星图,三百六十块金丝楠木镶板在尘埃里泛着幽光,像无数只半阖的眼。
“小林,东南角数据异常!“对讲机炸响的瞬间,藻井深处传来细碎的爆裂声。林深本能地蜷身翻滚,一块巴掌大的木雕贴着他的后颈砸在地上,裂成两半的“角宿“星官脸上还凝着乾隆年间的彩漆。
测绘仪显示温度在东南角骤降了7℃。林深将热成像镜头推近,发现裂缝边缘结着细密的霜花——这在持续三十度高温的修复现场显然不合常理。他伸手触摸的刹那,指腹传来冰针般的刺痛。
“别碰!“项目组长张怀远的声音从脚手架顶端炸响,“那可能是汞合金...“
话尾被突如其来的蜂鸣声切断。林深眼睁睁看着裂缝中滚出一颗琉璃珠,鸽卵大小的球体裹着层浑浊的蜡壳,在倾斜的日照下泛出虹彩。当他用镊子夹起这颗珠子时,戏台地板上浮动的光斑突然扭曲成漩涡。
“天杀的文物保护法...“张怀远骂骂咧咧地爬下脚手架,却在看到琉璃珠的瞬间僵住了。老修复师布满老年斑的手颤抖着举起放大镜:“这是...这是用脱蜡法铸造的,看这气泡分布,至少是晚清...“
话音未落,林深已经用手术刀挑开蜡封。凝固的松香气息里,一叶金黄的银杏标本静静悬浮在琉璃中央,叶脉纹路竟呈现出金属质感。更诡异的是,当阳光穿透叶面时,地板上竟映出密密麻麻的竖排版小楷。
“这不可能...“张怀远倒退两步撞上楹柱,震得头顶雀替落下簌簌金粉,“光绪年的琉璃工艺根本做不到这种真空封装...“
林深却像是被某种力量攫住了。他鬼使神差地掏出手机拍照,镜头对焦的刹那,银杏叶突然在琉璃中缓缓旋转,那些投映的文字开始流动——是工尺谱!泛着青光的音符如蝌蚪游过褪色的戏台地毡,攀着斑驳的朱漆楹柱,最终消失在后台那道蒙着防尘布的门帘后。
“小林?小林!“张怀远的呼唤像是从水底传来。林深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台沿,半只脚悬在离地三米的虚空。掌心渗出的冷汗浸湿了琉璃珠,那抹金色忽然灼烫起来。
后台的门帘无风自动。
防尘布掀起的一角露出水红色的绸缎里子,林深仿佛听见环佩叮当。等他回过神时,已经站在积满灰尘的衣箱前,指尖正勾着一件褪色的月白缎帔。
“这是民国初年的苏绣!“随后赶来的张怀远声音都变了调,“你看这蝶恋花纹样的抢针技法,还有湘绣特有的掺色...等等!“
老修复师突然扯住林深的袖口。在那件戏服的内襟处,银线绣着个小小的“沈“字,而缠绕字迹的银杏叶脉络,竟与琉璃珠中的标本完全一致。
“沈秋棠...“张怀远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1935年上海滩最红的青衣,春熙戏楼倒塌时被砸断腿的那个...她穿过的戏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林深感觉后颈的汗毛根根竖立。戏服领口残留的茉莉香突然变得浓烈,他眼前闪过零碎的画面:铜镜里颤动的点翠头面,后台蒸腾的桂花头油热气,还有某个穿过硝烟而来的修长身影...
“报警!马上报警!“张怀远突然暴喝,“这件戏服十年前就该在苏州博物馆火灾里烧成灰了!“
但林深已经听不清后续的话。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琉璃珠不知何时滚落到衣箱角落。当他弯腰去捡时,戏服广袖突然无风自起,月白色的绸缎如水蛇缠上他的手腕。
一道尖锐的防空警报撕裂时空。
在林深最后的清醒时刻,他看见琉璃珠中的银杏叶迸发出鎏金光晕,珠体表面浮现出细小如蚁的法文刻痕:“Pour Shen Qiutang, 1937“(致沈秋棠,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