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楼学短合集:全5册(修订版)
- 锺叔河
- 530字
- 2025-04-29 10:30:11
偏激和清高
[念楼读]
孔子说:“与人共事,能找到思想不左不右、言行不激不随的人,那是最理想的;若是找不到,就宁愿找偏激一点、清高一点的人了。偏激的人,起码他还有活力,有追求;清高的人,至少不会无所不为,不会太不要脸。”
[念楼曰]
孔子最欣赏中行,就是行中道,不左不右。但中行绝不是无个性无原则地“跟风”,这从孔子对狂狷的态度看得出来。
除了中行,孔子便宁取狂狷,深恶痛绝的(用朱熹形容的话)却是乡愿。何谓乡愿?朱注云:“谓谨愿之人也,乡里所谓愿人,谓之乡愿。”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深恶痛绝地称“谨愿之人”为“德之贼”,而宁愿找偏激清高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孟子的答复是: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第一句说找不出他什么毛病,第三、四句说考察没发现问题,群众意见更是一致说好,就该进班子了。看来孔子恨的只是他“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狂狷可取的也只有不同和不合这两点。
前几十年,左右都吃了亏,狂狷者则更惨;受益最多的,正是“众皆悦之”的乡愿,现在的情形恐怕仍是如此。
必也狂狷乎
论语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学其短]
◎ 本文录自《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