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病辨治纲要:寒温合一论
- 刘绪银主编
- 637字
- 2025-04-29 18:41:41
张学文序
外感病学由来久矣。周代置四医,疾医职司外感。战国秦汉时期,疫病虐人,先贤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立言以垂德。金元诸说峰峙,刘河间阐火热,张从正主攻邪,李东垣辨外感内伤,朱丹溪倡养阴。明清瘟疫流行,吴又可论彰疫疠,叶天士倡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条辨三焦温病,薛一瓢阐扬湿热,雷少逸纵论时病,丰富了外感病学理论体系。但诸家各执一面,致伤寒、温病之争成门派之攻,影响了学术发展,清代张琦疾呼“凡艺或可殊途,惟医必归于一致”。
四十多年前,我发表《伤寒与温病关系的探讨》等,主张熔《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一炉,构建外感病辨治模式,惜因临床、教学、科研繁忙,计划搁置。二十年前,身处基层的绪银求学于我,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外感病、急症、疑难病为主攻方向,编撰《外感病辨治纲要》很有意义。
是书着眼临床,立足经典,系统地整理历代医家经验,兼容现代医学,详述外感病发病途径、病因病机、辨治模式及常见外感病诊疗,将六淫、戾(厉)气、杂气统一为毒邪,辨治分诊察、辨证、论治三步,辨证分辨病位、辨病邪、辨病性、辨病情、辨病期、辨兼夹、辨病机病理、辨病势、定病证九步,论治分立则、立法、遣方,对外感病常见证治条分缕析,详述证候原文、治法、方药等。本书注重临证思路启发,融理论、实践于一体,阐发新意,故乐为序。
诊疗模式和新学科的建立,非几朝几夕之事,非几人之力可成,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方能臻善。希望读者包容不足之处,积极提出批评与建议,以利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