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
- 李增元
- 1678字
- 2025-04-29 19:15:19
序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明确将“治理有效”作为总要求之一。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对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过程,也是对乡村治理体系重构的过程,它意味着乡村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
在新时代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明确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难看出,党中央对社会治理及乡村治理的高度重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历经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的村民自治体制、社区体制等不同发展阶段,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体制及治理体系都对构建特定时期的乡村治理秩序、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进步与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以更好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社会正经历着更为深刻的变革,城乡关系逐步走向融合发展,城乡基层治理逐步走向一体化、融合治理模式,这些都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在乡村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需要创新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精细的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通过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赋能乡村治理,不断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如何更好地创新乡村治理新体系,以更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作者进行了初步探索。作者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来龙去脉,从理论、历史、实践角度总结提炼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内容,并提出了乡村治理体系重构及转型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从能力型乡村党组织体系、赋权增能型乡镇政府运行体系、精细化乡村管理服务体系、现代化乡村治理方法体系、规范化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专业化乡村人才队伍体系等六个具体方面入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书中的诸多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作者指出“乡村治理体系重构及现代转型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战略与乡村治理实践逻辑共同决定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内核,道德是人的现代化的根本体现”,等等。显然,作者对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更加注重从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乡村治理变革更深层次上体现着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保障,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落地、落实。另外,作者提出的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思路措施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系统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在新时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创新,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将国家顶层设计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项继权
202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