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儒家文化是我国近代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各阶层均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学界对此已多有研究成果,但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儒家文化对主流社会和社会主文化的影响,却忽视了儒家文化对民间社会组织及社会亚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秘密会党是民间社会组织的典型代表,其组织亚文化在民间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些会党组织在价值观念、组织建设、组织行为等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的关系问题,国外学者罕见发表专门性成果。国内有部分学者在相关的研究中对此问题有所涉及,如蔡少卿的《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谭松林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丛书、台湾学者陆宝千的《论晚清两广天地会政权》等,都提及了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的关系问题。上述论著对促使人们关注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的关系问题,以及进行进一步探索,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代统治当局无不将会党组织的存在当作一个严重危及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问题。唯其严重,对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组织进行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使人们对秘密会党的组织行为、组织宗旨、组织文化等有明晰的认知,而且通过探讨儒家文化对会党组织规范、组织运作、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可以从会党组织这样一个中观角度,对儒家文化和近代中国民间社会的影响乃至儒家文化在近代所发生的嬗变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宏观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然而,相对于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而言,现有的研究又是远远不够的。其一,尚未有专门的论著来集中、深入地探讨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对会党的影响是该种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界对此问题没有深入探讨,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其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末阶段。其三,宏观探讨多于微观分析,缺乏系统研究。其四,对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儒家文化与会党的组织性质、儒家文化与会党的价值观等缺乏探讨。
更重要的是,与近代会党组织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当代黑社会组织,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通过对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组织关系的研究,能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使有关部门能认识到儒家文化对秘密结社类的社会组织有着深刻影响,因而能在打击当代黑社会组织的斗争中,在采取暴力打击手段的同时,也能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传统道德规范的建设来从根本上防止黑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儒家家庭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的组织规范的影响。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天地会、哥老会、青帮等近代有代表性的会党组织为例,从儒家家庭伦理的视角,来探析儒家家庭道德规范(包括父子伦理规范、兄弟伦理规范、夫妻伦理规范等)对会党规范的影响,并探讨儒家道德规范在会党规范体系中的异化等问题。
(2)儒家社会道德规范与近代会党的价值观。这一部分主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讨两个问题:①研究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对会党处理义利关系的影响。②研究会党的忠君观。着重分析近代会党忠君观产生的社会根源,阐述近代会党忠君观的践行,探讨近代会党何以会“反清复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反清复明”实为一种特殊的忠君观。
(3)儒家政治道德规范与近代会党政权。一是探讨儒家政治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起义军的影响,二是探讨近代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大影响的会党政权如何遵循儒家的民本思想,积极推行所谓的“德治”以赢得民心,巩固政权。
(4)儒家民本思想和“仁爱”规范与近代会党的组织性质。这一部分主要是以近代洪门为例,从儒家“仁爱”和“民本”思想出发,来探讨儒家道德规范对近代洪门宗旨和组织目标的影响。
本书的基本观点如下:
(1)近代会党组织规范深受儒家家庭伦理的影响。在父子伦理方面,近代会党主要是要求会员对父母或首领做到“孝顺”“孝敬”;在兄弟伦理方面,主要是强调会员之间互相帮助,并处理好叔嫂、伯伯和弟妇等关系;在夫妻伦理方面,要求会员在缔结婚姻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并倡导夫妇和顺。
(2)近代会党的义气观受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在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影响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近代会党的义气观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道德含义:对会员,实施扶贫济困;对民众,实行劫富济贫;此外,还内外兼顾,在会员遭遇不测时,冒死替其复仇,并在国家遭受侵略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
(3)忠君观为近代会党组织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会党的忠君观的产生与清廷刻意借助儒家思想来宣扬、推行忠君观有直接关系。近代不少会党组织接受并积极践行了忠君观。而部分会党组织持有的“反清复明”这一特殊忠君观,则受到了先秦儒家忠君观和“华夷之辨”观的深刻影响。
(4)受儒家政治道德规范的影响,近代会党政权遵循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积极推行所谓的“德治”来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并为此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近代会党政权所实施的“德治”是不够完整、系统的,和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有很大差距。
(5)近代洪门的组织性质与儒家文化有密切关系。从近代洪门来看,近代洪门的组织性质,不仅仅取决于洪门成员现实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还与儒家民本思想有密切关系。官府及官员们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践踏,是影响近代洪门组织宗旨与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从组织规范来看,近代洪门的互助规定,则受到了儒家“仁爱”等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从组织成分来看,部分士绅的加入,成为影响近代洪门的组织性质的一个内在因素。
研究思路:史学研究就是思想和实证的结合。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以伦理学及相关理论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充分发挥历史学的实证特色,先从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研究,然后综合具体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研究。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主要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学科(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交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重视运用多视角或复合视角的研究方法。
(2)微观与宏观并重的方法:微观是选若干个案,宏观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近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在近代中国会党组织中的影响;将微观研究寓于宏观研究之中,使之具有普遍性意义。
(3)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会党组织的组建、构成、活动、历史作用等也可以采用比较法研究。
创新之处:必须指出的是,儒家文化和近代会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宏大的问题,涉及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尤其是儒学功底浅薄,故书稿中难以避免存在诸多舛误,在此恳请大家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