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票房之争
- 系统离开后,一切从华娱开始
- 隐知秋
- 3069字
- 2025-04-26 15:10:35
和谐的日子才没过去几天,新的麻烦接踵而至。
2003年2月4日 07:30BJ风尚传媒大厦。
宁言的指尖触到金属窗框时,被零下九度的寒气蛰得生疼。
玻璃内侧凝结的冰花正在融化,蜿蜒的水痕将《无间道2》海报上的梁朝伟割裂成碎片。
他转身时,风衣带起的风掀起散落的分镜稿,其中一张飘到投影仪光柱里,1947年的李奶奶在胶片颗粒中举起银铃铛,铜绿斑驳的铃舌在黑白影像里晃出残影。
赵建鹏撞开门时,领带夹上还沾着豆浆渍。他手中揉皱的排片表被空调热风掀起一角,露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密密麻麻的红叉。
“老板,三家联票搞‘双雄包场’,”他的声音带着晨雾未消的沙哑,激光笔在珠三角区域划出颤抖的红圈。
“《千机变》《无间道2》《龙虎武师2》联合绞杀,咱们的早场银幕从800块砍到420块,售票系统默认推荐双片套餐,连地铁灯箱都被吸血鬼和警徽占满了。”
激光笔的红点在巨幕地图上游移,宁言注意到深圳区域的绿点正以每分钟两个的速度熄灭。
那些代表《风吹麦浪》排片的荧光,像被台风吹散的萤火虫,坠落在商业片的霓虹海里。
他弯腰捡起分镜稿,纸页边缘的咖啡渍晕染开江汉平原的稻田,把李奶奶送情报的脚印洇成褐色的泥。
巨幕上,代表《风吹麦浪》的绿色光点正在被《千机变》的猩红、《无间道2》的藏蓝、《龙虎武师2》的铁灰吞噬。
宁言的手指停在“江汉平原”的分镜稿上,指腹摩挲着银铃铛镇纸边缘的刻痕。
他想起去年《出租车》在西北院线遭遇好莱坞围剿,如今对手换成了更懂内地市场的香港枭雄,他们学会了用“本土情怀”包装商业绞杀。
“通知张国墙和刘奕君,”他忽然开口,声音像老胶片在放映机里转动,“上午十点前飞往广州,每人带三箱1947年的老照片和复刻版银铃铛。”
他转身时,风衣扫过满地散落的分镜稿,“让他们在飞扬影城、金逸珠江、UA三个场子搞‘历史放映会’,每场加映20分钟纪录片,就放李奶奶在江边演示如何把情报藏进铃铛的画面。”
赵建鹏愣住:“可对手在搞明星见面会,陈冠吸、刘德滑、洪今宝今晚全到深圳……”
“明星见面会会散场,”宁言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CBD幕墙映着《无间道2》的巨幅海报,梁朝韦的墨镜反着冷光,“但1947年的枪声不会。”
他指节敲在银铃铛上,清越的响声惊飞窗外的麻雀。
“让艺菲联系广东近代史博物馆,把李奶奶的入党申请书和带血的银铃铛空运到广州,今晚七点在新浪视频直播,就说……每颗稻穗里都藏着枪声,每声银铃都是对‘双雄包场’的回礼。”
策划总监面露难色:“但刘女士明天要赶其他的行程。”
“那就让她改签。”霸道的声音回响。
2003年2月4日 10:00香港尖沙咀万盛影业。
雷振邦的雪茄烟头在落地窗前明明灭灭,映得《麦浪》的天涯论坛短评区一片猩红。
“节奏慢”“像看历史课”的恶意评分刷屏。
最新热评用加粗字体写着:“警匪片至少让你知道谁该开枪,历史片只会让你看稻草人哭。”
他弹了弹烟灰,火星溅在键盘上,像落在历史课本上的弹孔。
“老梁,你们的‘警匪十年’回顾展效果不错,”他对着电话轻笑,墨镜遮住眼底的阴鸷,“让梁朝韦在首映礼上提提‘历史片需要流量’,就说年轻人该看今朝的枪,不是过去的坟。”
电话那头传来梁伟民的低笑,混着麻将牌碰撞声:“雷兄客气,我让华仔在新浪新闻直播里秀秀新纹的警徽纹身,保证把文艺青年都留在铜锣湾。”
助理推门进来,报表上的“双片联映首日票房1500万”格外刺眼:“雷董,《麦浪》在广州的见面会带动预售反弹,珠江新城的影院出现家长带孩子排队,说要‘看真实的历史’。”
“真实?”雷振邦忽然冷笑,掏出手机给周启文发消息。
“把你那条‘历史片需要小鲜肉’的新浪博客置顶,配图用华仔、伟仔和陈冠吸的合照,tag加#华语电影不需要老古董#。”
他望向窗外的星光大道,梅艳芳的铜像在晨光里沉默,“再告诉院线,把《麦浪》的影厅全排在洗手间旁边,散场时让观众闻着尿味离场。”
“历史嘛,总该和臭味沾边。”
2003年2月4日 15:00广州飞扬影城。
张国墙的军靴踏在影厅台阶上,靴底的泥点蹭在红色地毯上,像滴在历史书页上的血。
他望着满场举着银铃铛徽章的观众,视线扫过角落举着《无间道》灯牌的香港媒体,喉结滚动,像咽下颗带芒的稻粒。
“同志们,”他的声音像生锈的枪管,在空旷的影厅里回荡,“刚才有位香港记者问,‘历史片能比警匪片更刺激吗?’”
他举起手中的稻穗,穗尖的芒刺在追光灯下泛着冷光,“我想问他,当你的兄弟在稻田里被刺刀抵住胸口,还要把最后一把稻种塞进你手里时,这种刺激,是写字楼里的枪火能比的吗?”
穿黑风衣的陈永仁站起来,墨镜滑到鼻梁,露出阴鸷的眼:“张先生,警匪片拍的是当下的正义,历史片拍的是过去的影子,你不觉得过时了吗?”
刘奕君接过话筒,军装袖口的硝烟痕迹清晰可见。
那是爆破戏时真的被气浪灼伤留下的。
“陈导演的正义在台词里,”他忽然笑了,笑得比银幕上的反派更锋利。
转身指向身后的纪录片画面,李奶奶的手背上,烙铁烫烂的疤痕像条扭曲的银铃铛。
“不过贵片的‘天台对决’确实精彩,建议下次在真实的刑场拍,比如1947年的江汉平原刑场,枪声一响,稻浪都会低头默哀。”
最后一排站起个戴渔夫帽的男人,腕间的骷髅手链叮当作响。“张老师,现在年轻人要的是这个……”
他按下MP3播放键,陈冠希新歌的前奏混着吸血鬼尖笑炸响,“不是听老奶奶讲裹脚布!”
刘奕君解开军装袖扣,露出小臂上蜿蜒的疤痕。
那是拍《雪域密令》时被炸点误伤的,此刻在追光灯下像条苏醒的蜈蚣。
“去年我在元朗拍爆炸戏,有个武行被气浪掀翻,后腰扎进三公分长的铁片。”
他踱步到男人面前,疤痕几乎贴上对方鼻尖,“他躺在地上喊的不是救命,是‘快把母带转移'。你说这是不是裹脚布?”
放映厅突然断电。黑暗中有银铃铛清脆作响,二十个、五十个、上百个,渐渐汇成1947年的江涛声。
应急灯亮起时,银幕上出现李奶奶生前的最后影像,她对着土制镜头整理白发,身后的稻田正在燃烧。
影城外,天河城百货LED大屏。
刘艺菲的耳麦里灌满街头的喧嚣。她握着的麦克风裹着手织的蓝布套,细密的针脚里还藏着半粒稻壳。
“这是李奶奶用血染红的入党申请书,”她将玻璃展柜转向镜头,褐色的血迹在宣纸上开出梅花,“旁边的银铃铛缺了个角,是替战友挡子弹时留下的。”
路过的少年突然驻足,鼻翼上的唇钉闪着冷光。
“姐姐,这个能敲响吗?”他指着复刻铃铛问。
刘艺菲用簪子轻击铜身,清越的颤音穿透《龙虎武师2》的预告片声浪。
少年突然摘下MP3耳机,露出耳蜗里新打的银钉:“比陈冠希MV里的电音带劲。”
刘艺菲的镜头对准近代史博物馆的展柜,老式摄像机的取景框里,她月白旗袍的倒影与玻璃后的老银铃铛重叠。
身后《千机变》的宣传车正用低音炮播放吸血鬼尖叫,《无间道2》的警笛声、《龙虎武师2》的打桩声交织成网。
她的指尖抚过展柜里的老物件,锈迹在镜头前闪烁:“这个银铃铛,曾藏着三份足以改变战局的情报,而它的主人李奶奶,牺牲时只有22岁,和在座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大。”
她轻轻摇动复刻版铃铛,清越的响声穿透噪音,“当三位巨星在镜头前秀肌肉时,我想请他们看看李奶奶的手,那是被烙铁烫烂后,仍紧紧攥着银铃铛的手。”
电视机前,无数家庭的CRT屏幕上,弹幕在新浪视频的评论区滚动:
“警笛声盖不住铃铛响”
“想看李奶奶的故事”
“原来历史不是课本上的字”
十九点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
演播厅的电话指示灯疯狂闪烁。
导播把第七通来电切进直播信号时,接线员手写记录的留言条已经贴满控制台。
“现在插播本台特别节目。”女主播的珍珠耳环在聚光灯下微颤,“近代史博物馆的银铃铛引发观众热议,以下是部分电话留言……”
背景屏幕亮起绿色滚动条:
【天河区张先生:我爷爷参加过江汉战役,他说每个铃铛响都是暗号】
【暨南大学刘同学:明天带香港交换生去看展】
【芳村退休教师周女士:建议中小学组织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