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卷四十八·晋景帝纪

景皇帝名叫司马师,字子元,是宣帝司马懿的长子。他风度翩翩,容貌英俊,性格沉稳坚毅,有远大的谋略。年少时便享有美好的声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常常称赞说:“只有能够洞察事物细微之处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司马子元就是这样的人。”

魏景初年间,司马师被授予散骑常侍的官职,多次升迁后担任中护军。他制定了选用官吏的制度,举荐人才不超越其功劳,官吏们也没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宣穆皇后去世时,司马师守丧期间以极为孝顺而闻名。

宣帝司马懿准备诛杀曹爽时,制定了深远周密的计谋策略,只和司马师暗中谋划,晋文帝司马昭并不知晓。在即将行动的前一晚才告诉他,不久后派人去窥探,司马师像平常一样安睡,而司马昭却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力,司马师镇静地处理内外事务,布置的阵势非常严整。宣帝说:“这孩子终究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当初,司马师暗中豢养了三千死士,分散在民间,到这时一朝之间就全部聚集起来,众人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诛杀曹爽的事情平定后,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一千户,不久后又加任卫将军。

等到宣帝司马懿去世,议论的人都说“伊尹去世后,伊陟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天子任命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司马师升任大将军,加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他命令百官举荐贤才,明确长幼尊卑,抚恤穷困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黜和停滞的事务。

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军事,王基、州泰、邓艾、石苞掌管州郡事务,卢毓、李丰掌管选举人才之事,傅嘏、虞松参与谋划计策,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参与朝廷议事,天下人心都归向他,朝廷内外秩序井然。

有人请求改变制度,司马师说:“‘不知不觉,遵循帝王的法则’,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位先帝的典章制度,应该遵循奉行;如果不是军事方面的事情,不能随意进行改革。”

嘉平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商议担心他会分兵侵犯淮水和泗水一带,想要在各个水口设防。司马师说:“诸葛恪刚刚在吴国掌权,想要谋取一时的利益,他会集中兵力攻打合肥,期望能有万一的收获,没有闲暇再成为青州和徐州的祸患。而且水口不止一处,多派兵驻守则需要大量兵力,少派兵驻守又不足以抵御敌人。”诸葛恪果然集中兵力攻打合肥,最终正如司马师所预料的那样。

司马师于是派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诸葛恪。毌丘俭、文钦请求出战,司马师说:“诸葛恪轻装深入,把军队置于危险境地,他的锋芒一时难以抵挡。而且新城虽小但很坚固,一时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高筑营垒来疲惫敌军。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了大半士兵。司马师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士兵奔赴合榆,截断敌军的归路,毌丘俭率领众将领作为后援。诸葛恪畏惧而逃跑,文钦迎击,大败敌军,斩杀了一万多人。

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以及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人密谋,打算让太常夏侯玄取代司马师辅政。司马师暗中得知了这个计划,派舍人王羡用车去接李丰。李丰被逼迫无奈,只好跟着王羡前往。司马师当面斥责李丰,李丰知道大祸临头,便破口大骂。司马师愤怒不已,派勇士用刀环将李丰砸死,随后逮捕了夏侯玄、张缉等人,将他们全都灭了三族。

三月,司马师暗示天子废掉皇后张氏,还下诏说:“奸臣李丰等人阴险邪恶,暗中谋划不轨。大将军秉持天意施行刑罚,将他们诛杀。当年周勃平定吕氏、霍光擒获上官桀,也不过如此。特为大将军增加食邑九千户,加上之前的一共四万。”司马师推辞没有接受。天子因为夏侯玄、张缉被诛杀,内心十分不安。而司马师也担心会发生变故,便暗自谋划废立之事,还秘密暗示魏永宁太后。

秋九月甲戌,太后下命令说:“皇帝年纪已经不小了,却不亲自处理朝政,沉溺于后宫宠妃,轻慢女德,天天亲近倡优,放纵他们的丑行恶事。还把六宫家人迎进内房留宿,破坏人伦秩序,扰乱男女礼节。又被一群小人逼迫,危及社稷,不能再继承宗庙祭祀。”司马师召集群臣商议,流着泪说:“太后的命令是这样,各位对王室有什么看法呢?”众人都说:“伊尹放逐太甲使殷商安宁,霍光废掉昌邑王使汉室安稳,权衡利弊安定社稷,使天下清平。这两件事在古代发生过,如今明公也该如此,今日之事,我们唯命是从。”司马师说:“各位对我的期望很重,我怎敢逃避呢?”于是和群公卿士一起上奏太后说:“我们听说天子是要济育百姓、使万国永安的。皇帝年纪已长却不亲政,每天让小优郭怀、袁信等人裸体淫戏。还在广望观下表演辽东妖妇的节目,路上行人都不忍直视。清商令令狐景劝谏皇帝,皇帝竟用烧红的铁去烫他。太后遭遇合阳君的丧事,皇帝却依旧嬉戏作乐。清商丞庞熙劝谏皇帝,皇帝不听。太后回到北宫,杀了张美人,皇帝十分怨恨。庞熙再劝谏,皇帝发怒,又用弹弓打他。每次有文书呈入,皇帝都不查看。太后让皇帝在式乾殿讲学,皇帝也不听从,实在不能继承皇位。我们请求依照汉朝霍光的旧例,收回皇帝的玺绶,让齐王回到藩地。”太后批准了这个奏请。于是相关官员用太牢之礼祭告宗庙,齐王乘坐副车,群臣跟随他来到西掖门。司马师哭着说:“先臣历代都受到特殊待遇,先帝临终时,又以遗诏托付。我又愧担重任,却不能进献良策、纠正错误。群公卿士,远念旧典,为社稷深谋远虑,宁愿有负于圣上,也要使宗庙得以祭祀。”之后派使者持符节护送齐王,让他住在河内的重门,还诛杀了郭怀、袁信等人。

当天,司马师与群臣商议立谁为帝。司马师说:“如今天下尚未清平,吴、蜀二敌争权,四海之主,一定要是贤哲之人。彭城王曹据是太祖之子,论贤能,他仁爱圣明、公正诚信;论年龄,他是皇室中年纪较大的。皇位至关重要,没有合适的人才,就不足以安定天下。”于是和群公一起上奏太后。太后认为彭城王是先帝的父辈,按照宗庙昭穆的顺序,立他不符合规矩,否则烈祖这一脉就永远没有继承人了。东海定王是明帝的弟弟,太后想立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司马师坚决相争但没有成功,只好听从太后的命令,派使者到元城迎接高贵乡公并拥立他为帝,改元正元。天子接受玺印时态度轻慢,走路时趾高气昂,司马师听说后很担忧。等到即将举行大会时,司马师告诫天子说:“圣王重视开始,端正根本、敬慎初始,这是古人都很慎重的事。明天要举行大会,万众都会瞻仰您庄严肃穆的仪容,公卿们会聆听您如美玉般的声音。《诗经》说:‘示人不佻,是则是效。’《易经》说:‘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即使礼仪周全,仍应该更加恭敬谨慎,以符合天下百姓敬仰的期望。”癸巳日,天子下诏说:“我听说创业的君主,必须有得力的大臣辅佐;守成的君主,也依赖匡正辅佐的大臣。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因为有吕尚、召公而彰显受命的功绩,周宣王依靠仲山甫享有中兴的大业。大将军世代彰显美德,顺应时势成为辅佐之臣。遭遇上天降下的艰难,帝室多灾多难,齐王执政时,不遵循典章制度。司马师秉持忠义,安定华夏,为百官表率,总理各项事务。对内挫败叛逆,对外平定奸邪,从早到晚忧心操劳,日夜辛勤忙碌。他的品德声誉显扬于天地之间,功勋业绩遍布四方。他深思国家大事,率先提出明智策略,权衡局势安定社稷,扶持我登上皇位,使宗庙得以安宁,百姓得以仰赖。伊尹保护安定殷商,周公旦安抚平定周室,也比不上司马师的功绩,我非常赞赏他。品德高尚者地位尊贵,功劳巨大者俸禄丰厚,这是古今通用的道理。现晋升司马师为相国,增加食邑九千户,加上之前的一共四万户;进号为大都督,假节黄钺,入朝时不必小步快走,奏事时不用自称名字,可佩剑穿鞋上殿;赏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显他的卓越功勋。”司马师坚决推辞相国之位。

之后他又上书告诫天子说:“荆山的璞玉虽然美好,但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宝物;颜回、冉有的才华虽然出众,但不学习就不能拓展其胸怀。孔子说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追求知识的人。’仰望黄帝轩辕氏以及五代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有所遵循学习。颛顼向绿图学习,高辛向柏招请教。到了周成王时,周公旦、召公奭辅佐,所以能明辨经义、确立志向,安于正道、乐于学业。正因为如此,所以君主之道在朝堂之上得以彰显,百姓在下面顺从。刑罚废弃不用,天下太平,实在是因为这个原因。陛下应该遵循先王向下请教的道义,让讲诵经典的事情常常听闻,让典谟之言每天呈现在身边。”当时天子颇为追求华丽装饰,司马师又劝谏说:“初掌朝政,应该崇尚质朴。”天子都恭敬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十一月,有白色云气横贯天空。

正元二年春正月,有彗星出现在吴、楚的分野,光芒向西北延伸,贯穿天空。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作乱,假传太后命令,向各郡国发布檄文,在西门外筑坛盟誓,各自派遣四个儿子到吴国做人质,请求救援。二月,毌丘俭、文钦率领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发。司马师召集群臣商议征讨之计,朝廷大臣大多认为可以派遣诸将去攻打,王肃以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则劝司马师亲自出征。戊午日,司马师统领中军步骑兵十余万前去征讨。军队日夜兼程,召集三方兵马,在陈、许的郊外会合。甲申日,军队驻扎在隐桥,毌丘俭的将领史招、李续相继前来投降。毌丘俭、文钦转移到项城,司马师派遣荆州刺史王基进军占据南顿,进逼毌丘俭。司马师深挖壕沟、高筑壁垒,等待东路军集结。众将请求进军攻打项城,司马师说:“各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的将士原本没有反叛之心。况且毌丘俭、文钦想重蹈纵横家的覆辙,学习张仪、苏秦的游说之术,认为远近必定会响应。但起事之日,淮北地区并不听从,史招、李续先后背叛。内部不和、外部反叛,他们自知必败,就像困兽犹斗,速战正合他们的心意。虽然说一定能取胜,但伤亡也会很多。而且毌丘俭等人欺骗将士,诡诈多变,稍微和他们持久对峙,他们的虚假之情自然就会暴露,这就是不战而胜的办法。”于是派遣诸葛诞督领豫州各军从安风前往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领青、徐各军从谯、宋之间出兵,截断叛军的退路。司马师驻扎在汝阳,派遣兖州刺史邓艾督领太山各军进驻乐嘉,故意示弱来引诱叛军。文钦进军准备攻打邓艾,司马师秘密行军,士兵口中衔枚,径直前往乐嘉,与文钦相遇。文钦的儿子文鸯,年仅十八岁,勇冠三军,他对文钦说:“趁他们还未稳定,我们登上城墙击鼓呐喊,发起攻击就能攻破他们。”商议好后就行动了,文鸯多次击鼓呐喊,文钦却没能响应,文鸯只好退下,两人一起向东撤退。司马师对众将说:“文钦要逃跑了。”命令派出精锐部队追击。众将都说:“文钦是老将,文鸯年轻勇猛,他们率军退入,并没有失利,肯定不会逃跑。”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鸯多次击鼓,文钦却不应和,他们的气势已经受挫,不逃跑还等什么?”文钦准备逃走,文鸯说:“不先挫一挫他们的锐气,我们走不了。”于是率领十多个骁勇骑兵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随后才率军离开。司马师派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领八千骁勇骑兵从侧翼追击,又派将军乐綝等督领步兵跟在后面。追到沙阳时,多次突破文钦的阵营,弩箭像雨点般落下,文钦举着盾牌奔逃。最终大破敌军。叛军众人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文钦父子和他们的部下逃到项城据守。毌丘俭听说文钦战败,便抛弃部众在夜里逃向淮南。安风津都尉追击毌丘俭,将他斩杀,把首级传送到京都。文钦于是逃到吴国,淮南之乱被平定。

当初,司马师的眼睛长了瘤子,让医生进行割除手术。文鸯前来攻打时,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球迸出。他担心六军将士恐慌,就用被子蒙住脸,疼痛难忍,把被子都咬破了,而身边的人都不知道。闰月时,司马师病情加重,他让司马昭总领各军。辛亥日,司马师在许昌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二月,司马师的灵柩从许昌运到京城,天子身穿素服前往吊唁,下诏说:“司马公有拯救世道、安定国家的功勋,有平定祸乱的功劳,又以身殉国,应该给予特殊的礼遇。命令公卿们商议相关制度。”有关官员商议后认为,司马师忠诚于国家,使国家得以安定,功绩遍及天下,应该依照霍光的旧例,追加大司马的称号并冠在大将军之上,增加食邑五万户,谥号为武公。司马昭上表辞让说:“我已故的父亲不敢接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我已故的兄长不敢接受相国之位,实在是因为太祖(曹操)曾经担任过这些职位。如今谥号与太祖、高祖相同,必定会让先父和先兄感到敬畏不安。从前萧何、张良、霍光都有匡扶辅佐的功劳,萧何谥号文终,张良谥号文成,霍光谥号宣成。如果一定要用文武作为谥号,请求依照萧何的例子追加。”天子下诏同意了,于是谥号为忠武。

晋国建立后,司马师被追尊为景王。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禅让登上皇位后,给司马师上尊号为景皇帝,他的陵墓称为峻平陵,庙号称为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