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4)邢岫烟

  • 红楼密码
  • 洪思
  • 2561字
  • 2025-03-29 16:35:45

探春的花签是杏花。杏花寓意来自花签上“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

探春影射隆武帝、鲁王两人,隆武政权建立于福州,鲁王政权建立于绍兴,二者都毗邻东海,东海是朝日升起的地方,故借红杏在日边倚云而栽这个意境,喻两个建立在东海之滨的朱明政权。

第五十八回有一段清明节宝玉哭杏花的文字,他看见杏树上花已全落,结了许多小杏,便觉辜负了杏花,想起诗句“绿叶成荫子满枝”,又想起邢岫烟将要嫁人,“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这段文字有何寓意呢?“绿叶成荫子满枝”来自杜牧的《叹花》,这一句诗本身意义不大,用它不过是为了引出前面一句:“狂风落尽深红色”,这句诗出现了《红楼梦》中两个典型符号:风喻满清,红喻朱明。狂风让依在“日边”的红杏落尽,就是说满清连续攻破浙东、福建,朱以海流亡,朱聿键身死。宝玉清明节哭杏花,就是在纪念这段历史。

那为什么又要为邢岫烟感伤呢?因为邢岫烟影射人物正是隆武朝的忠骨。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与薛宝琴、李纹、李绮称为“四美”,他们四人同时来到贾府,邢岫烟与贾迎春一同住在紫菱洲。

解析邢岫烟隐喻的人物,我们先从小说中两个极不合理的细节说起。

第五十八回,宝玉感伤错过杏花时,自言:“再几年,岫烟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第六十三回,作者竟用“颤颤巍巍”来描写邢岫烟走路的姿势,脂砚斋在此还特别加一笔:“四个俗字写出一个活跳美人”。

这两个细节都完全说不通,此时邢岫烟不过十六七岁,乌发如银、红颜似槁至少还需三四十年,何言“再几年”?即便“几年”理解为三四十年,届时大观园群芳又何人不是乌发如银,何以独哀邢岫烟一人?再则,“颤颤巍巍”分明是老人行步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怎么能说是“活跳美人”?脂砚斋的点评分明是玩笑之语。

这两个细节,说明邢岫烟影射的人物在历史上绽放光彩时,已是年迈老者了。

“她”便是隆武朝的首席大学士黄道周,他出任首辅、募兵出征时已经六十岁,在南京就义时六十一岁。他五十六岁时曾被杖责八十、下狱一年,身上必然留有残疾,故用“颤颤巍巍”形容其龙钟之态。

黄道周字幼元,现代字典中“岫”字发音为“袖”,但这个字在古代韵书中有“由”“袖”两个发音,《广韵》《集韵》《类篇》为“由”,“岫烟”便是谐“幼元”。

黄道周是福建莆田人,其祖父、父亲都是饱学但不善经营的穷儒,家中颇有藏书,虽家境贫寒,但自幼就浸润在儒学教育中。邢岫烟说“我家原寒素”,说的便是黄道周幼年的状况。

黄道周少年时颇有魏晋风流气质,钟爱诗赋声律,又慕黄老神仙之术,喜四方游学,多次赴罗浮山寻仙访道,曾作《罗浮山赋》,被时人赞为少年轶才。学者陈来评价少年时的黄道周:“经意诗文,长骚赋,善鼓琴,游心于山水之际,吟啸于松石之间,在气质上更接近于贾谊、嵇康,而与宋明理学家们不同”。这正如宝玉对邢岫烟的评价:

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

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

黄道周多次参加科考都落第之后,二十八岁开始收徒讲学,讲学内容并不以科举功课为主,而是探究诸子百家学问,尤其精研易学象数之理。

天启二年(1622)三十八岁的黄道周考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并给皇帝讲授经典。

崇祯五年(1632)四十八岁的黄道周因多次直言进谏触怒崇祯皇帝,被削籍为民。四年后被召回,官复原职。后在朝堂上力阻与清廷议和之事,再次触怒龙颜被贬至江西,后又被下狱、杖责八十、充军广西。崇祯十四年(1641)崇祯皇帝又将他召回,但黄道周看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

几番去官期间,黄道周四处讲学、著书立说,成为名满天下的学者,更是明末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黄道周再次被召回任礼部尚书、吏部侍郎,但多次上疏谏言均不被采用,深感绝望,借赴绍兴祭祀禹陵之机脱离朝政。大概因为黄道周与弘光朝廷有这一层牵连,故作者将邢岫烟安排到迎春(迎春影射弘光帝朱由崧)的紫菱洲居住。

不久弘光政权覆灭,身在杭州的黄道周拥护潞王朱常淓监国。

黄道周精通诗赋声律,书法造诣更是名满天下,潞王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皆精的高手,二人相见自然惺惺相惜。潞王得知是黄道周后便说:“先生是一代忠良,幸得与先生共事”,又对马士英说:“以后遇事当与先生商量”。潞王监国后,黄道周上疏谏言七事,又谏言潞王尽快称帝,均未被采纳。

《红楼梦》中邢岫烟自言幼年时与妙玉是邻居,宝玉说“原来他(妙玉)推重姐姐”,应当就是影射这段历史。作者应该还借用了妙玉似佛似道、非僧非俗的形象,隐喻黄道周少年时访仙问道,四处求慕隐士高人的经历,故邢岫烟说:“我和他(妙玉)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潞王朱常淓投降清廷后,黄道周见身在杭州的唐王朱聿键慷慨有恢复之志,便与朱聿键一同随郑鸿逵来到福建,与郑芝龙、郑鸿逵等人拥立朱聿键为帝,黄道周以定策之功,任隆武朝首席大学士。

隆武政权成立后,骄横跋扈的郑氏家族,自然与言必称祖制的文官们矛盾重重,黄道周为朝堂上站立次序问题,与郑芝龙争得不可开交;户部尚书参劾郑氏兄弟在朝堂上扇扇子,无人臣之礼,被郑芝龙暗中派人割掉一只耳朵。

眼看郑氏家族挟制朝廷、毫无北伐之意,黄道周愤慨之余,自告奋勇出兵北伐,欲图为隆武帝打开局面。隆武政权成立不到一个月,黄道周便带领自己的门生,募集了一只三千余人的义军踏上征途。

郑芝龙既不拨兵,也只给了一月粮饷。出师不久,黄道周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声望募集粮饷,或出卖字画、发放委任状换取银钱,以应付义军开支。小说中邢岫烟需要典当衣服来维持她在大观园的开支,应当就是影射此事。

黄道周博古通今,精通天文历算,又是易学大师,注释过兵书将谱,故自视甚高。他给隆武的奏疏中甚至说:“不屑为孔明”,但毕竟是在象牙塔中呆了一辈子的人,所研之术不过是纸上谈,毫无实战经验的他面对强大的清军,哪里有招架之力?与清军一接触便被打得晕头转向,最后被一个已经降清的门生诱捕,押送南京后誓不肯降,就戮于钟山脚下。

邢岫烟所作《咏红梅花》有一句“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罗浮山是黄道周少年时在游历岭南、求慕神仙之术的地方,大庾岭有一座重要关隘——赣州,这是黄道周就戮前明清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场,为赣州解围也是他出兵的战略目标之一。这句诗或许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庾岭是南京通往岭南的必经之地,黄道周仙风道骨,他的忠魂从南京越过庾岭来到罗浮,实现少年时求仙的愿望。又或:他的忠魂仍记挂赣州战事,又惦念着少年时求仙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