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墨韵初起

云澜国,文风鼎盛,对传统技艺尊崇有加,书画、雕刻、织造等诸多非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子民。

青岩镇,这个坐落于云澜国边陲的宁静小镇,正是少年陈轩的家乡。小镇虽小,却也处处弥漫着古朴的文化气息。陈轩家境贫寒,父母皆是普通的农户,家中土坯房的墙壁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每逢雨天,屋内便摆满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滴答声不断。几张破旧的桌椅,是家中仅有的像样家具,桌面坑洼不平,上面还残留着陈轩幼时练习写字留下的歪扭笔迹。

清晨,第一缕阳光艰难地透过糊着破油纸的窗户,洒在狭小的屋内。陈轩早早便起了身,他的床铺只是一张铺在地上的草席,单薄的被子打着好几个补丁。他轻手轻脚地来到院子里,拿起自制的竹笔,在铺满细沙的木板上开始练习笔法。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哪怕条件艰苦,也从未间断。“横要平稳,竖求挺拔……”他一边默念着从村里老学究那儿听来的书法口诀,一边认真地书写着笔画,稚嫩的脸上满是专注。

早饭时间,桌上摆着的是粗面馒头和咸菜,这便是一家人的主食。陈轩默默啃着馒头,脑海里想的却是昨日在集市书画摊看到的那幅水墨山水,笔锋走势和墨色晕染在他心头挥之不去。父母见他心不在焉,父亲皱了皱眉,声音略带无奈:“轩儿,家里的地还等着咱们去忙活,可别总想着那些书画,填饱肚子才是要紧事。”陈轩低着头,应了一声,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早饭过后,陈轩如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用树叶装订成册的“画本”,前往镇外的山林。山林是他的灵感源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是他笔下的素材。他穿梭在林间,仔细观察着每一片树叶的脉络、每一朵野花的姿态,时而驻足,时而蹲下,用手中的炭笔在画本上快速勾勒。此时的他,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暂时忘却了家中的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午后,陈轩回到家中,趁着父母午休,他悄悄来到屋内,翻出了一本泛黄的古籍。这是他偶然从镇中废弃的旧宅里找到的,虽然书页残缺不全,但上面记载着许多关于国画技法和墨韵运用的知识,对陈轩来说,这简直是无价之宝。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琢磨,还会在一旁的纸上试着临摹书中的画作。可用来临摹的纸,也是他平日里收集来的废旧纸张,边角磨损,还有不少褶皱。

“轩儿,你又在看那本书啦。”不知何时,母亲站在了他的身后,眼中满是疼爱与无奈,“咱家条件不好,没法供你学书画,你还是多花些心思在农活上吧。”陈轩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娘,我真的很喜欢书画,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学好的。”母亲轻轻叹了口气,摸了摸他的头,没有再说什么。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镇上,给整个镇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陈轩来到镇中心的集市,这里每逢傍晚都会有一些手艺人摆摊售卖自己的作品。他穿着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在一个书画摊前停了下来,摊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专注地绘制着一幅水墨画。陈轩被老者笔下灵动的线条和奇妙的墨韵所吸引,不禁看呆了。

老者似乎察觉到了陈轩的目光,抬起头来,微笑着问道:“小伙子,喜欢书画?”陈轩连忙点头:“爷爷,您画得真好!我……我也想学,可是……”老者似乎看出了他的难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想学书画,不一定非要靠钱,只要有心,处处都是学问。你看这集市上,各种传统手艺琳琅满目,它们之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你若用心观察,定能有所收获。”

陈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不仅更加用心地学习书画,还开始留意起集市上的其他非遗文化,木雕、剪纸、陶艺……他发现,这些看似不同的技艺,在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握上,竟与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奇妙的发现,也为他日后在书画道路上的独特风格奠定了基础,只是此时的他,还未曾料到,一场改变他命运的机遇正悄然向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