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嘴仗

王融从不担心天子刘协遣人去通知刘表进城。

不管刘表进入鲁阳还是不进鲁阳,王融都已经想好了破局之策。

他总有计策,让汉帝刘协顺利抵达徐州。

到时候,便可借助天子和朝廷,征讨不臣,顺带把琅琊王氏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周泰见王融这般表态,他顿时放心下来,不再纠结。

鲁阳城中。

王融一直在等着郎官把刘表带回来。

可遗憾的是,郎官回来了,刘表没回。

这让城中对刘表抱有一定希望的太尉杨彪等朝臣坐不住了。

他们纷纷跑去截住郎官,询问原因。

郎官具说前事。

原来在城外的荆州军营寨里,荆州各方人马也都在劝说刘表进城。

但是刘表顾虑之下,拒绝了进城。

他怕被扣留在城中。

“刘景升竟如此胆小怕事!”

尚书梁绍气愤不已。

“干大事而惜身!”

司徒赵温亦道。

侍中刘艾则是一脸失望。

太尉杨彪只是感觉颇为可惜,竟被刘表看穿了意图。

他认为,刘表的担忧不无道理,那些荆州人可不会过多在意刘表的死活。

荆州人所在意的,和杨彪这些人所在意的,完全一样,那就是如何一边簇拥着朝廷,一边从朝廷身上吸血,壮大家族本身。

至于荆州牧刘表?只不过是荆襄各郡大族门阀推选出来的代表罢了。

刘表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会有新的荆州牧出现。

而荆州市士人,却始终盘旋在潇湘大地上,坐观局势,等待出手的时机。

“太尉,刘表不愿意进城,陛下就更不愿意相信他,不愿意迁到襄阳了。”

“这可如何是好?”

三人询问杨彪。

杨彪思来想去,他决定向天子请命,愿出城进入荆州军营寨里,说服刘表。

“稍安勿躁!”

说完,杨彪去求见天子,获得了同意,出城时也没有遭受任何阻拦,径直进入营寨。

城中,马上有人汇报了刘备和王融。

“报,太尉杨彪出城了。”

对此。

刘备问王融:“先生,如若刘景升进城,该当如何?”

王融回答:“刘景升进城之后,愿与玄德共护陛下车驾归还徐州,命令荆州部众不得阻拦。”

很简单,软禁了就行。

刘备微微皱眉,他明白王融的想法。

虽然他不是很赞同这种强迫他人的行为,但眼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能委屈一下景升兄了。

“要是他不进城,一直兵围鲁阳,又该如何?”

刘备追问。

王融笑了,说道:“那更好办。”

“刘景升作为汉室宗亲,竟当逆贼,欲劫陛下车驾,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

把帽子扣上去,占据道德正义高地,那么荆州的军队,在道义上就比徐州军天然矮一头,士气低一截。

现在的汉室朝廷,在各地士人、民众眼里,还是有点余威的。

只等隔壁的汝南势力来了就行。

王融胸有成竹。

傍晚时分。

太尉杨彪回来了,但没能带回刘表。

刘表突然染疾不能见杨彪,害怕把病情传染给杨彪,也害怕进城后把疾病带进去。

“刘景升竖子,朽木也!”

今日出城,杨彪本想以弘农杨氏为背书,联合荆襄士人,共同施压刘表,胁迫刘表进城。

谁知刘表来了一招染疾、装病!

不仅没见杨彪,连荆州的蔡氏、蒯氏之人都不见。

就躲在军中大帐。

“好歹你刘景升当年也是单骑入荆州,一手定潇湘的人。”

“何至于今日这般畏畏缩缩?”

杨彪少有地表现出震怒模样。

少顷,一计不成,杨彪又思得另外一计。

他求见刘协,向刘协请命,说荆州牧刘表胆大妄为,敢围鲁阳,杨彪愿派人前往汝南,说得汝南兵马进入南阳,击败荆州军队,迎刘协回徐州。

“卿家何以一改常态?”

刘协问杨彪。

杨彪正色道:“实乃老臣看错了刘景升。”

刘协:“...”

最终,刘协还是同意了杨彪派人去汝南求援。

杨彪回去叮嘱心腹:“你先假意与城外的荆州军表示,要去求援,一起攻破鲁阳,迎回天子。”

“等到离开后,径直往东进入颍川,寻见曹孟德。”

“就说南阳地界内,二刘相斗,正是前来破局,迎接圣驾的大好时机。”

他送走了心腹。

有人去向王融汇报,说杨彪奉天子命令,再次遣人前往荆州军营寨去了。

王融闻言,哂笑一声。

老东西,戏还挺多。

......

杨彪还没等来曹操的大军,城外就先来了另外一股兵马,浩浩荡荡。

原来,以汝南袁氏这个汉末三国士人群体里的天字一号世家为代表的部曲私兵,已然汇聚过来。

与刘表所带来的荆州南郡、江夏等地的世家部曲对峙了起来。

“刘景升他好大的胆子,敢围陛下车驾,当诛!”

一名袁氏子弟上前,训斥刘表。

甚至连荆州人都一并骂进去了。

“怎么荆北人士也跟刘景升蛇鼠一窝,沆瀣一气啊?”

这话使得南郡、江夏等地的士人代表勃然大怒。

“徐州部众胆大妄为,欲劫陛下车驾前往徐州,我等只为救驾而来。”

“你们汝南士人,还欲助纣为虐不成?”

泼脏水、倒打一耙是大家都惯用的手段。

管你这的那的,见面先扣帽子。

士人最讲究、最擅长的就是干嘴仗。

不像武人,撸起袖子就开战,大刀大斧往脑袋上招呼。

双方都在对喷,针尖对麦芒。

城头上,王融见汝南人的部队已经抵达鲁阳南门,他让张飞、徐晃各自率军从城中杀出,与汝南兵马汇合。

张、徐二将尽皆勇猛,加上汝南人也发兵打配合,双方很快就撕裂了荆州兵马的包围圈,打开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坦途大道。

袁氏代表袁忠进城,面见天子。

“沛相袁忠,拜见陛下。”

“袁忠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袁忠是沛相,从沛国而来,带领族内的汝南兵马,一并杀来南阳。

汝南袁氏已经和徐州地区的士人达成了协议。

共同将天子迎回徐州,届时徐州朝廷必有袁氏的一席之地。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来了。

袁忠不在乎朝廷具体在哪,长安也好、洛阳也罢,或者接下来的徐州。

他更在乎掌控朝廷的是士人,而不是董卓这种不讲规矩的边疆武人。

只要是士人掌权,就永远绕不开袁氏这座大山!

“好好好,卿家真乃大汉忠贤也!”

刘协赞赏了袁忠。

夜里。

王融找来袁忠,商议着准备突破荆州军的拦截,借道汝南,走淮河路线返回徐州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