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阅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用阅读深度滋养孩子的灵魂

我常常给我的家长朋友们分享一首小诗——《挑妈妈》(朱尔创作)。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这首小诗是一个小男孩写的。我每次读到它,都觉得心里软软的。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准备生孩子了,有时候也会幻想:“我的孩子会是什么模样呢?”有时想想,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世的缘分。这一生,我们跟孩子彼此遇见,几十年感觉好像很长很长,但细算下来,我们能陪着他们走的路,最多也就到他们18岁上大学前。此后,山长水阔,要靠孩子自己走了。我们终究会跟孩子在某个路口分别。

但是,在孩子的童年时代,我们给他们的很多很多爱、很多很多温暖,带他们读一些很好很好的书,看一些很美很美的风景,这些会温暖孩子此后漫长的岁月。培养孩子阅读的爱好,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因为阅读是灵魂永恒的滋养,是生命永恒的避难所。

我对阅读的感恩,缘于它真的陪伴着我,治愈了我。我在湖北农村长大,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深圳打工,我们一年也见不上几天。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生了一场怪病,一晒太阳就会流鼻血。于是,我就只好待在家里。待得无聊了,我只能找书来看。现在想想,那段时光真是清寂的岁月,却也足够幸运。

如今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却很少花时间阅读,因此错失了和书做朋友的机会。当代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人却离传统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远。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

从这个角度看,丰富反而是一种匮乏。

让孩子拥有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经历

有的朋友会说,我们现在每天都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理应是丰富的,为什么却说匮乏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张脑科学研究中的大脑神经图,每天刷大量短视频的脑袋和能安静看书的脑袋的神经图是不一样的。能安静看书的脑袋,神经图里的信息量会更大。

由此可见,有时候信息接触得越多越杂,人脑的活动反而越少越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知识基本是碎片化的、结论性的,这意味着看的时候基本不用思考,而不思考的结果就是退化。

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听别人拆解书的音频,他们认为花20~30分钟让孩子听一遍,这本书就算孩子读过了,书本里的知识也就吸收了。但真相未必如此。听一本书的拆解音频和孩子自己读一本书,完全是两回事。

现代人学习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看起来是节省时间了,效率也提高了,好像走了捷径,但这种捷径的背后很可能是深渊。

如今,能够沉下心来慢慢地读一本书,反而是一种很重要、很稀缺的能力。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有的时候慢下来反而会快。

我一直打比方说,玫瑰精油再好,也肯定不如一朵晚风中盛开的玫瑰。涂一点玫瑰精油闻闻香味,和真正去看一朵玫瑰,品味它的芬芳,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别人拆解的书或许很精彩,却是别人思考后的领悟,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孩子永远没有自己的体会,没有自己琢磨、判断甚至是批判的过程。

很多书里都有争议的内容,真正阅读的时候是需要思考的,甚至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孩子增长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孩子只是听别人讲,一定无法产生这样的效果。

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让孩子们有这样一段经历,一段把一整套书从头到尾读下来的经历,一段阅读、思考并学以致用的经历。

读书最重要的是开心和成就感

有一些朋友把读书看得非常严肃,一开始就跟孩子讲一些价值、上高度、找意义之类的话。好吓人!

在我看来,有意义之前,要先有意思。

阅读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很开心。难道还有什么事情比开心更重要吗?

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我的心情很紧张、很抑郁,但只要翻开书,心情就会变得十分舒畅。而开心的时候翻翻书,我会更加开心。

好的阅读就应该这样,把开心放在第一位。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当孩子开心的时候,他们阅读的流畅度自然就会提起来。身处这种舒适的状态之中,整个人会特别兴奋,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当孩子从阅读中体会到趣味,他们的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整个人也会变得更有生命力。

孩子之所以喜欢一件事情,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开心,第二个是有成就感。

哄孩子开心

孩子童年时代的阅读时光如果能有家长陪伴,便是最好不过了。你们一起沉浸其中,一起阅读,无论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是闪闪发光的生命经历。

我带孩子读书的时候,通常会很夸张。我用夸张的语气、夸张的肢体动作,跟他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讨论完之后,我还会跟他们聊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比如,这个故事精彩不精彩,这个人物我喜欢不喜欢,等等。简而言之,我真正把读书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

可惜,很多家长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一本正经地带着孩子阅读。爸爸太像爸爸,妈妈太像妈妈。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并不喜欢太刻板的家长。多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他们会从阅读中获益更多。

给孩子成就感

孩子们跟我读完书之后的体会,与跟其他人读完书的体会大不相同,这源于我独特的引导方式。我会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精彩的片段或者经典的语句,然后把它们运用到讲故事中,运用到写作中。

正是由于这种积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出很多精彩的“金句”。比如,我教的孩子在跟同学聊天的时候,会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句子,其他同学会觉得很美,但是自己又不清楚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所以就拿出iPad查阅,看看这些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教的这个孩子觉得自己懂得很多,也会很开心。

他们把读过的文字写到文章里去,老师也会觉得他们善于积累和运用,非常优秀。

孩子很喜欢让别人觉得他厉害。因此,要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这样一次次的正反馈会让孩子更爱读书,想涉猎更广泛的知识。

在鸡零狗碎的人生中发现文字的美

我刚开始招生时,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的目的是让他们考试拿高分。这个目的当然可以达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们的想法和感受会有些许变化。

比如,最近有一个家长说:“甜甜老师,你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你的影响,读到‘感时花溅泪’这句话时,我会泪流不止。”还有的家长说:“感谢你让我在鸡零狗碎的生活当中发现文字的美。”

看到这些改变,我真是无比快慰!有时候,孩子读书可能是为了考试多得几分,至少很多家长朋友最初是这样打算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更多的时候,我希望孩子可以通过文学让生活快乐一点、让生命自由一点。因为文学是有力量的。

有个家长跟我说:“甜甜老师,我之前觉得自己饱受苦难,内心非常压抑。但是我听你讲孔子、孟子,讲李白、杜甫,结果发现人生各有各的苦。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苦难也还好。并且,我还找到了一些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据她说,她的抑郁好了一些,快乐也多了一些,至少在读书听讲当中会感受到细细碎碎的能量。

你看,文学就是如此有力量,只要阅读,就会有所收获。

当然,阅读的内容也很重要。

为什么要读童话

童话是孩子在人生的初始阶段能够品尝到的“糖”,它很重要。虽然长大以后,我们都知道童话的很多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当初在读它们的过程中,心灵上得到的那种极大的抚慰、那种爱、那种信仰、那种温暖是不会变的。读过童话的小孩遇到生命中的艰难时刻,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相助,从而渡过难关。

为什么要读先贤圣人的故事

读先贤圣人的故事,会让人产生一种憧憬。即使我是个普通人,即使我生活在泥淖里,活得非常卑微,眼中只有日常琐碎,我也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原来人还可以是那个样子,那么高贵,那么纯粹。即使我们成不了圣人,我们也可以终生朝圣。这个追求的过程,便已使我们不同了。

为什么要读古诗词

古诗词的语言那么简洁,那么精辟,那么优美;古诗词给人的感受,或欣喜,或伤感,或含蓄,或直白,或幽深,或辽阔,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甚至一阵风,一帘雨,一场雪,一点相思,跟朋友约一壶酒、喝一杯茶,也能成诗。古诗词可以用精美的文字写一件很小的事情,这很伟大。

为什么要读历史

读历史让人聪慧。

从小读历史的孩子,他的眼界、格局、气度都不一样。

历史中有铮铮铁骨,有壮志豪情,有家国大义,有民族情怀,有兴衰规律。历史能给孩子很多启发、很多震撼,助力他们形成大格局、大气魄、大情怀。

并且,文史自古不分家,读历史能更好地了解时代、了解文学、了解人性。如此这般,融会贯通,孩子有用不完的素材、用不完的典故,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会更加出彩。

为什么要读小说

读小说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最喜欢的小说家总会创造另外一个世界。

普通人每天生活在琐碎的事件之中,比如,接孩子放学,陪妻子逛街,聊聊水费、电费是多少,贷款要还多少,等等。

但是,你如果读小说,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状态。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一样,你可以随意到不同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

比如,早晨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乡村参加了一场浪漫的婚礼,晚上就可以去宋朝的某条巷子里看一群美丽的姑娘点茶;今天这里才发生了一幕生离死别,明天另一个地方又将上演一场爱恨情仇。

小说会让你觉得原来生活有更多可能性。你不能进入小说中的场景,但是你的思绪可以飞过去,你可以“认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人,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你可以在小说中治愈自己。

小说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文学体裁,它不是一个公式,而是一个过程,会让人觉得生命有血有肉,会让人觉得生命热气腾腾。优秀小说中人物的悲伤、羞耻、快乐、激情都是非常强烈的,很容易击中人心。

阅读的概念是很宽泛的

阅读并不只是读有字之书。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都是重要的内容,就连和别人聊天都是阅读的一部分。聊天的时候,可以训练孩子及时理解和复述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

听歌也是一种阅读。我跟孩子们说:“去听一首歌,叫《青花瓷》。”歌词里写“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其实就是诗词语言。

阅读的概念其实是很宽泛的。“阅”是阅历,“读”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跟他人聊天、听歌、旅行、观察世界,都是阅读。

我经常在户外直播的时候给大家讲作文,讲怎么看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在公园里闲逛,看杜鹃花开,看石榴挂满枝头,看湖边圆钝的石头,看安静如琉璃的湖水,看风动涟漪,看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听风吹过林间,听窗外嘈杂的声音。这样直播,大人和小孩都开心得不得了。大家都感叹:哇!这样的语文课真带劲!这样的阅读经历真带劲!

感受阅读的巅峰体验

阅读带给孩子的还有身处巅峰的体验感。当然,每个人的巅峰体验可能不太一样。

我之前提到过,一位家长说她读《春望》时哭了,我觉得那是一种巅峰体验。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讲音乐,在班里播放秦腔,我瞬间头皮发麻。对我来说,那个头皮发麻的瞬间,就是我在听音乐时的巅峰体验。

同样,当阅读的巅峰体验来临的时候,生理和心理都会有很明显被触动的点。

阅读的时候,如果头脑中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思绪,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是不可能有这种体验的。阅读时,一旦人真正进入作品之中,就会跟作者站在一起,拥有或强烈或微妙的巅峰体验,重要的前提是能够专注起来。

甜甜老师送给家长朋友们一句话

阅读不应该只是孩子考试提分的工具,如果只把它当作提分工具,就把它想得太窄了。毕竟岁月悠长,阅读应该让漫长的岁月里有愉悦、有期待。阅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浪漫的“事业”。

家长朋友不妨和孩子聊一聊阅读是怎么影响自己的,如果想不出来,是不是得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