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诗人的绝唱

第二十五章:诗人的绝唱

长安大牢,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将李白吞噬其中。牢房内,霉味与腐臭交织,昏黄摇曳的油灯在潮湿的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仿若群魔乱舞。李白身着破旧囚服,发丝凌乱,身形清瘦,却依然难掩眼中的傲然之气。他缓缓踱步,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墙壁,思绪如乱麻般纷飞。

大牢之外,李教授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作为知晓李白文学价值的现代人,他暗自发誓,哪怕拼尽一切,也要将李白从这黑暗牢笼中解救出来。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划过李教授的脸颊,他却浑然不觉,只顾在大牢外来回踱步,脑海中疯狂思索营救之策。

“我绝不能让李白就这样含冤而死!”李教授咬着牙,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街巷中回荡。

就在此时,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从街角转出,目光阴冷地盯着李教授。此人正是杨国忠的侄子杨钊,他妄图借李白一案,打压异己,巩固杨家势力。杨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盘算着如何破坏李教授的营救计划。

“哼,想救李白?没那么容易!”杨钊低声呢喃,随后隐入黑暗之中。

李教授首先想到求助长安城内德高望重的张九龄。张九龄府中,雕梁画栋,古木参天。李教授见到张九龄后,扑通一声跪地,恳切说道:“张大人,李白一心报国,绝无谋反之意,如今被囚禁大牢,实在冤枉。大人德高望重,恳请您为李白说情。”

张九龄眉头紧皱,沉吟片刻后说道:“我亦听闻李白之才,对他的遭遇深感惋惜。但此事关乎朝廷律法,杨国忠等人又在一旁推波助澜,我一人恐难以左右。”

李教授心中一紧,却并未放弃:“张大人,李白的诗词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若能留下他的性命,让他继续创作,不仅能为大唐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也能彰显朝廷的宽容大度。”

张九龄微微点头:“你所言不无道理。我会找机会向皇上进谏,为李白求情。”

李教授离开张府后,并未放松。他深知,要救李白,仅靠张九龄远远不够。此时,李白的家人也得知了他被囚禁的消息,心急如焚。李白的妻子宗氏,带着孩子日夜兼程赶到长安,找到李教授。

与此同时,李白在大牢中,望着窗外透进来的一丝微光,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怀才不遇,历经坎坷,如今又深陷囹圄。但他的心中,依然燃烧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这黑暗的牢房中,李白的思绪如泉涌,一首《江上吟》在他的心中悄然诞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低声吟诵着这首诗,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这首诗不仅是他对人生的豁达与不屈的表达,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

“李教授,求您救救太白!”宗氏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孩子不能没有父亲,我不能失去丈夫。”

李教授看着宗氏憔悴的面容,心中一阵刺痛,坚定地说:“嫂子放心,我定会竭尽全力营救李公子。”

为了寻找营救李白的证据,李教授开始四处走访曾经参与永王幕府的人。在一处偏僻的酒馆中,他找到一位昔日永王的部将。酒馆内,酒气熏天,人声嘈杂。李教授低声问道:“请问,李白在永王幕府时,是否曾劝说永王放弃叛乱?”

部将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确有此事。李公子多次劝说永王,不要与朝廷对抗,以免生灵涂炭。但永王不听劝告,李公子也无能为力。”

李教授心中一喜,正欲继续追问,突然,酒馆的门被猛地推开,一群官兵冲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杨钊,他目光阴冷,扫视一圈后,落在李教授身上。

“哼,李教授,你竟敢私自查探案情,是不是想谋反?”杨钊冷笑道。

李教授心中一惊,却镇定自若地说:“杨大人,我只是想还原事情真相,为李白洗刷冤屈。”

杨钊冷哼一声:“李白与永王勾结,谋反意图明显,你若再敢多管闲事,休怪我不客气!”

李教授看着杨钊离去的背影,心中愤怒不已。但他知道,不能因一时冲动坏了大事。他将搜集到的证据整理成册,准备呈交给朝廷。同时,他发动民间力量,让百姓为李白请愿。

“李白是我们大唐的骄傲,不能就这样被处死!”

“请朝廷还李白一个公道!”

百姓们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传到了朝廷。唐玄宗听闻此事后,决定重新审理李白的案件。杨钊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他找到杨国忠,在杨国忠奢华的府邸中,两人密谋如何阻止李白被释放。

“叔父,李白若被释放,对我们杨家不利。”杨钊焦急地说。

杨国忠眯起眼睛,阴沉着脸说:“我会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绝不能让李白逃脱惩罚。”

在一次早朝时,张九龄向唐玄宗进谏:“陛下,李白之才,举世罕见。他虽卷入永王璘事件,但并无谋反之心。如今百姓为他请愿,若能从轻发落,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圣明,也能为大唐留住一位杰出的诗人。”

唐玄宗沉思片刻,还未开口,杨国忠便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李白与永王勾结,意图谋反,罪不可赦。若从轻发落,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张九龄和杨国忠的大臣各执一词。李教授得知朝堂上的争论后,决定亲自面见唐玄宗,为李白辩护。

皇宫内,金碧辉煌,威严庄重。李教授见到唐玄宗后,跪地说道:“陛下,李白一心报国,他在永王幕府期间,多次劝说永王璘放弃叛乱。他的诗词中,也处处体现着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如今将他处死,实在是大唐的损失。”

唐玄宗看着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你所说虽有道理,但李白毕竟与永王璘有牵连,若不严惩,难以服众。”

李教授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李白的才华,足以弥补他的过失。他的诗词,不仅能鼓舞士气,还能教化百姓,为大唐的繁荣做出贡献。恳请陛下从轻发落。”

就在唐玄宗犹豫不决之时,杨钊突然站出来,指着李教授说:“陛下,李教授与李白关系密切,他的话不可信。说不定他也是同谋。”

李教授心中愤怒,却依然冷静地说:“杨大人,我对陛下忠心耿耿,一心只为大唐着想。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罚。”

唐玄宗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朕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从轻发落李白。”

李教授心中大喜,跪地谢恩。走出皇宫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大牢,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白。

“李公子,你没事了!陛下决定从轻发落你。”李教授激动地说。

李白望着李教授,眼中闪烁着泪光:“李兄,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

两人紧紧相拥,这一刻,他们的友情在生死考验中愈发深厚。李白的妻子宗氏得知消息后,带着孩子赶来,一家人相拥而泣。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李白和李教授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将带着对未来的希望,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