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无废城市”的提出

2019年7月18日CCTV-2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节目报道了关于四川省成都市生活垃圾的新闻(图1-1和图1-2)。成都市拥有1600多万常住人口,每天要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1.7万吨,平均每个成都人一天就要产生1.1千克的生活垃圾,如此多的垃圾,现在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最为头疼的大事之一。

图1-1 成都长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图1-2 成都都江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像成都一样面临垃圾之困的城市一定不在少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1995年我国首次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经过5次修订/修正,最近一次修订于2020年4月29日通过。其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2018年10月进行了修正,强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01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旨在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1年《“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知识链接

“无废”,又称“零废”“零废弃”“零废物”,最早由美国环境学者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保罗·帕尔默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化学博士。他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湾区观察到正在崛起的硅谷扔掉的垃圾中,有不少纯度很高、可以重复利用的化学品,于是创立了一家名为“零废弃系统”的公司,专门收集和利用这些废弃物。这家公司给保罗·帕尔默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这家公司虽然后来由于非商业原因停止了运作,但它仍获得了当时“唯一一家用通用方法重复利用所有化学品的公司”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