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此子当大司农?屈才了

“臣汝南太守张咨谨奏……”

“今有逆贼袁绍,本出汝南袁氏,世受国恩,位列三公,然其豺狼野心,久蓄异志。其以“清君侧、诛国贼”为名,于汝阳城外聚兵逾万,僭称讨逆将军,公然举旗抗旨,裂土称兵。其罪昭彰,天地不容!”

“……九月丙寅,袁绍率私兵三千,突袭汝南郡府库,劫甲胄八千领、弓弩三千张、粮秣十万石,焚官署文书,杀长史陈珪、郡丞王涣等忠良七人,悬首城门以怖吏民。”

“袁氏门生故吏中,颍阴令荀谌、阳安都尉高干,皆弃印从贼;另有黄巾余孽张闿引流寇两千投效,合兵劫掠慎阳、吴房二县,裹挟丁壮充军。”

“……汝南三十六县,已有新蔡、南顿等三十一县望风而降,贼设伪官,征粮拉丁,百姓号泣于道。”

“安成周氏等大族,闭坞自守,拒纳郡兵,或暗输钱粮于袁绍。郡治平舆城中,袁氏旧仆屡屡纵火,狱囚尽释,民心大乱。”

“郡兵原额八千,今逃亡过半,存者不足三千,弓矢朽坏,战马病羸。仓廪所余仅支十日,恐旬月之内,城陷人亡!”

“……”

“臣以朽钝,忝守大郡,今缮甲死守,誓与城俱碎。然贼势滔天,孤城难持,伏惟陛下速降天威,拯汝南百万生灵于水火!”

“汝南太守臣张咨惶恐顿首!”

事情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虽然知道袁家四世三公的分量极重,但这起兵不过数日,整个汝南便几乎全境失守。

只剩太守张咨一人,坚守平舆。

但看他写的这份奏章来讲,估计此刻的平舆,也差不多快陷落了。

要知道,现在洛阳中枢还在运转。

刘姓天子还高坐于庙堂之上。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蠢蠢欲动之人,此刻还在观望。

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击将袁家剿灭,这天下指不定还要乱成什么样子。

不能拖了。

“杨公,崔公,董公,丁公有何看法?”

作为参录尚书事之人,杨彪、崔烈、丁宫和董卓自然是最先知晓这一份奏章的。

自然,四人早就已经提前就此事商讨过了。

杨彪奏道:“臣以为,当即刻着董公领兵,征讨袁逆。”

还算是有点良心。

刘辩心中点了点头,转而看向董卓。

“董公以为呢?”

董卓挺身说道:“三军整备已毕,只需粮草辎重到位,随时可以出兵。”

“传大司农。”刘辩当即吩咐道。

曹操虽然一开始对皇帝的突然传召有些疑惑,但等他真的入了殿来,看到这尚书台的四公竟然早就已经在殿内聚齐了。

加上又突然传自己前来。

所谓何事,已然不言而喻。

“曹孟德,三军粮草辎重一事,准备的如何?”

“回陛下,今自洛阳征讨汝南,千里征途,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臣已尽调所司,布设天罗。具体行事,臣已写明于此章之上,请陛下御览。”

曹操说着,便从自己的袖中掏出了一卷竹简。

一个眼神,福禄便心领神会的走上前,将那卷竹简接过,呈了上来。

等到刘辩一一阅过,原本双眉之间的郁结之色,顿时缓和了不少。

“董公身经百战,也不妨看看这其中有无可增减之处。”

现在不是客套推脱的时候。

何况刘辩那明显放松下来的语气,是做不了假的。

董卓对这个曹操的兴趣,也不由得更浓厚了些。

“既然陛下如此说,那微臣就却之不恭了。”

【……大开敖仓,以三千辆牛车满载陈粟,走轩辕关大路,昼夜喧哗。】

【……密遣三千徭役,沿汴水夜行漕船百艘,每船底舱暗藏火油,上覆新麦,若遇劫掠,可焚船阻敌,保真粮无虞。】

不过才看了其中的第一条,董卓便已然瞪大了眼睛。

这曹操明显不是个等闲之辈,深知这一路上的艰险。

即便是已经在底仓暗藏火油,已然看起来将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却还不忘记故布疑阵。

如此一来,就算是沿途真有袁家的细作,想要劫粮。

首先就要判断到底哪条粮道是真,哪条粮道是假。

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此举能极大震慑沿路的大小官员。

毕竟若是在你负责的这条粮道上出了事,到时候朝廷追查下来,你是绝对跑不了的。

要是你赌对了,尚且还好,那要是赌错了……

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来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赌上身家老小,乃至全族的性命,是否值得?

而像这样的故布疑阵,曹操几乎是贯穿了整条粮道。

甚至其中有许多新点子,是他半辈子征战都不曾想到和遇到的。

真是个人才啊。

董卓抬头看向那大殿中央的青年,眼神中闪过一丝欣赏。

此子当大司农?

屈才了。

可惜这样的人才,不曾出身于我凉州。

平生一大憾事。

“回陛下,臣以为,大司农所为,甚好。”

董卓一脸兴奋道:“有大司农督办三军的粮草辎重,臣有把握半年之内,定斩那袁本初的头颅,献于陛下。”

要论在场的这些人当中,谁对于战事最有发言权,那必然是非董卓莫属。

其他的话这些人或许听不明白,但那半年之内四个字,所有人都听了个真切。

就连向来和董卓不对付的杨彪崔烈两个人,听到这4个字,都不由得浑身一震。

他们现在可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尤其是对于已经参录尚书事的他们来说,除了还有董卓和皇帝这么个对手以外,几乎已经做到了人臣的极致。

再往上,那就是如窦氏霍氏一般的权倾朝野了。

已经取如此如此大好局面的他们,自然不希望在中途杀出个袁本初,来跟他们一起分享这份权力。

甚至要是袁本初真的做成了。

反倒是会把屁股,坐在他们的脑袋之上。

董卓能把袁本初除掉,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再或者……

要是董卓能和袁本初斗个两败俱伤。

那就是这天底下,最顶好最顶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