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尽力(求追读)

官永福一下车,就拿着他特意带回来的六角跳棋,兴冲冲的对堂哥说道:“顺哥,我们来玩六角跳棋吧,这个可好玩了!”

官永顺手中拿着好几个芒萁钩,问道:“六角跳棋是什么啊?比芒萁钩还好玩?”

官永福扬了扬手中的六角跳棋,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就是六角跳棋,比芒萁钩好玩多了。”

官永顺看着堂弟手中那花花绿绿的东西,好奇的问道:“这六角跳棋怎么玩啊?”

官永福道:“这个很简单的,你想玩的话,我教你。”

官永顺点头道:“那你教我吧。”

官永秀闻言凑过来道:“阿福,我也想玩。”

站在她旁边的官永梅接话道:“秀姐,这个可以六个人一起玩的。”

官永福意气风发的说道:“走,我们到那边去,我教你们怎么玩。”

官永顺等人自然没有异议,便跟着官永福兄妹一起走到旁边的水泥地面,然后蹲在那里玩起了六角跳棋。

他们都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堂兄妹,关系还是很好的。

“二哥,二嫂。”

官德标和老婆带着四块猪肉还有几斤泥虫回到老屋,一进门官德文和官德武就第一时间打招呼。

官德标把那袋泥虫递给老四道:“阿武,这泥虫你拿去处理干净。”

官德武闻言眼中一亮,接过泥虫一脸欣喜的应道:“好的。”

官德文这段时间没少听老四吹嘘蒸泥虫有多好吃,泥虫粥有多香甜,泥虫汤有多鲜美,如今见二哥带了泥虫回来,心中不由也期待起来。

大哥还有二哥虽然都已经分家各过各的了,但根据他们家的传统,年节的时候都是会聚在一起吃饭的,所以今天中午他就可以尝一尝这泥虫,看看是否有老四说的那么好吃了。

“大哥。”

陈小莲朝正在烧烟的官德锋打了个招呼,便拿着猪肉进去找婆婆了。

官德标走过来问道:“大哥,荔枝树都种下了吗?”

官德锋抽了几口烟,把烟筒搁到一边,才回答道:“都种下了。”

官德标问道:“我跟你说过的妃子笑有没有种?”

前世大哥家种的荔枝品种就只有黑叶和禾荔,前者是广东最普遍栽种的品种之一,后者则是广西的当家荔枝品种。

按理说,大哥的选择并没有错,无论是黑叶还是禾荔,都有各自的优点,前者的产量又高又稳定,而后者的品质优良,只可惜论起经济价值,却都不是妃子笑的对手。

先说黑叶,它的肉质算不上优良,果核又中等偏大,一直是各个荔枝品种中便宜的代表,想靠黑叶荔枝赚钱确实有点难。

而禾荔啥都好,肉质好,果核也不大,产量也还可以,可惜它却是迟熟品种。

众所周知,荔枝能卖上价的,基本都是早熟品种,而妃子笑便是早熟品种中的佼佼者。

说实在话,若真论荔枝品质,妃子笑在众多荔枝品种中,还真是排不到第一梯队,就不说挂绿、桂味、糯米糍这些顶尖的荔枝品种了,就是白糖罂、仙进奉、鸡嘴等荔枝品种,都比妃子笑强。

但话又说回来,若论知名度的话,其他的荔枝品种加起来都不够妃子笑打的。

毕竟千年前,人家著名诗人杜牧,就写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的名句。

也就是说,千年前的妃子笑就已经是全国闻名了,其他荔枝品种在产地或许名气非常大,但是放眼全国,其知名度跟妃子笑还真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种植黑叶跟禾荔,是真的比不上妃子笑,这是经过后世证明的。

重生回来,知道大哥要种荔枝,官德标就提了一句,让大哥多种一些妃子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

官德锋道:“种了几十棵。”

官德标道:“其实我觉得黑叶没必要种,都换成妃子笑最好。”

官德锋摇头道:“现在很多人都种黑叶,听说广东那边种黑叶的更多,既然那么多人都种,证明这个品种应该不差的。”

官德标知道自己这个大哥一向不喜欢听他的,能听劝种上几十棵妃子笑,已经是太阳出西边出来了,再加上现在荔枝都已经种下了,他也就不再纠结这个话题,而是转移话题道:“前段时间阿顺不是去参加双优赛了吗?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得奖?”

双优赛,是双旺乡针对小学生推出的一项比赛,从每个小学挑选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双旺参加比赛,然后评选出甲等奖、乙等奖、丙等奖若干人。

获奖的学生,会颁发奖状和若干奖金,是这个年代小学最有名的比赛。

官德锋叹道:“没得奖,听他说是语文没考好。”

官德标道:“阿顺这孩子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大哥你以后多上点心,把他盯紧一点,看看咱家能不能供出个大学生来。”

官德锋苦笑道:“我们村还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他估计也没那个命,能读完高中我就满足了。”

官德标听得心中感慨,大哥这话还真没有说错。

根据前世的记忆,他们深水田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几十年来就没有一个读书能行的,能像他这样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是极为罕见了,很多都是读完小学就不读了,要么就是读个一两年的初中就辍学。

一直到了2010年以后,他们村才真正出了一名大学生,虽然只考上了二本,也算是破除了全村没有大学生的魔咒了。

前世,大哥家那四个侄子侄女,别说是大学了,连初中都只有大侄子读完,其他的都是读着读着就不愿意去学校了。

还有他的四个儿女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小女儿读完了高中,其他三个都只是初中生而已。

官德标道:“不管怎么样,阿顺能去参加双优赛,证明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是排在前面的,只要盯紧一点,不给他放松的机会,或许是有机会上大学的。”

官德锋不抱希望的说道:“没用的,读书靠的是自觉,他读小学的时候,我还可以盯一下,等读到初中了,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他在学校干什么你也不知道,等到了高中就更加不用说了。”

官德标也明白这个道理,叹道:“说得也是,不过我们当父母的,能盯尽量还是盯着,至少小学阶段要盯着,等以后他们上了初中高中,愿不愿意努力读书,那就是他们的事了,至少我们当父母的已经尽力了。”

官德锋闻言神色有些古怪,他这个弟弟以前从来不管儿女读书的事,今天怎么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