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两银子成国公朱纯臣送来的真是快,徐云觉得不到半个时辰,白花花的银子就摆在了眼前。
“真有钱,有钱人出手就是阔气,你看看,这么多银子就来了?”
徐云打开箱子,禁不住是感慨万千。
“徐云,这算什么,就是百万两银子,他们不出一天的功夫,也能弄到你眼前?”
张国纪心里面不是滋味。
“老爷子,咱们一人一半?”
“徐云,这可不行,你给的太多了?”
张国纪假意谦让。
“不多,没有你的人脉、面子,这化妆镜也卖不出三万两银子的价钱,我这个人不吃独食,有好处大家一起分?”
“徐云,你既然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你的银子给你送到客栈去?”
“不,客栈不合适,暂时先放在你这里,我需要的时候来取?”
徐云回到高升客栈后,思考接下来的化妆镜如何处理。
周鉴也打听清楚,徐云居住的客栈,他不慌不忙带着人朝高升客栈来了。
“皇上,徐云把一个叫化妆镜的东西,卖给了成国公朱纯臣,整整卖了三万两银子?”
曹化淳的话,朱由检不以为然。
“化妆镜是什么东西?”
朱由检的头没有抬,依旧看着手里的奏折。
“就是一个镜子,大小不足一尺,照的人特别清晰,据说,这个东西能卖到最少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银子这几个字,让朱由检停下了看奏折。
“你说多少?十万两银子?”
“皇上,我说的是真的,最少十万两银子?”
“那个化妆镜在那里?”
“皇上,成国公朱纯臣手里有一个,还有一个在太康伯府张国纪的手里?”
“嗯,太康伯,他也出了三万两银子?”
“皇上,那到没有,据说,太康伯的化妆镜是徐云送给懿安皇后的?”
曹化淳说罢,偷偷地看了看朱由检的脸色。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平台的房间里,朱由检一个人思绪翻飞,化妆镜?化妆镜?徐云手里有化妆镜?
“大伴?”
门外的王承恩听到朱由检喊他,赶紧走了进来。
“皇上,你有什么吩咐?”
“走,咱们换便装,去找徐云,你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吧?”
“皇上,我知道,在高升客栈里住着。”
朱由检、王承恩一袭便衣,在高升客栈的门口出现了。
“就是这里!”
王承恩小声说。
“走,进去看看!”
“二位爷,你们是住店吗?”
“不是,我们是来找人的?”
“你们找谁?”
“徐云,他在这里吗?”
“你们找徐公子啊!他在,刚刚回来不大一会儿?”
“我带你们去?”
徐云不知道朱由检、王承恩来了,他正在房间里,跟邢沅、董小宛说洗发水的使用方法。
“这个东西,你们洗头的时候,挤一点点出来,然后,湿头发全部抹开,抹出白色的泡沫来,再用水冲洗干净……”
“徐公子,有人找你?”
门外突然传来了伙计的声音。
“哦,我知道了!”
“记住,这个东西,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你们使用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睁着眼,要不然眼睛就瞎了?”
徐云这是在吓唬邢沅、董小宛。
“哥,我不要了,我怕瞎了?”
“徐公子,我也怕!”
“先赶紧收拾了,不要然外人看见?”
徐云等到邢沅、董小宛,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后,才去开了门。
“是你?”
看着门口的朱由检,徐云确实是有些意外。
“冒然来访,打扰了?”
“没事,进来吧!”
徐云不知道,朱由检来干什么。
“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去叫伙计上好茶来?”
邢沅、董小宛走了。
“听说,你在太康伯府赚了一笔钱?”
朱由检笑嘻嘻的说。
“呵呵,你的消息倒是灵通,不错,那是一点点的小钱?”
“三万两银子你说是小钱,我不知道,你觉得多少钱才是大钱?”
“最少在几百万吧?”
徐云随口说了一句。
“几百万?哈哈哈,你知道宫里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吗?”
“不知道?你说说看?”
“宫里一年也没有几百万银子,对了,你的那个什么化妆镜还有没有?”
“你想卖?”
“不,我没有钱,就是好奇想看看?”
“看看?那可以,你等一下?”
徐云从卧室的箱子里,拿出一个放在了桌子上。
“真的是奇物,如此清晰确实是绝无仅有,你从什么地方弄来的?有多少?”
“我没有多少,你又不卖?”
徐云刚刚说到这里,听见门外面传来了叫喊声。
“姓徐的,你出来,小爷找你有事?”
徐云不知道,这是周鉴来找自己的麻烦了。
紧接着,门咣当一声呗踹开了。
“你好大的架子,识相的赶紧把化妆镜交出来,否则,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皇亲国戚?”
嚣张周鉴进门后,发现朱由检坐在椅子上,实在是不敢相信,仔细看了看才确认这是真的。
“皇上,我不知道您在这里,刚才冒犯了……”
周鉴跪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
徐云印象中懵了,什么?这个人是皇上?
“你们不是在演戏吧?”
徐云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徐云,我就是大明的皇上,他是我的小舅子?”
“你怎么证明?”
“大伴,你去把太康伯叫过来?”
张国纪来了之后,徐云这才相信,眼前见过两次面的内容是大明的崇祯皇上朱由检。
“你要是喜欢化妆镜,你就拿走吧?”
徐云明白,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你把我想的与他一样了吧?我早就知道你了,第一次是王象晋,第二次是张国维,第三次是卢象升。”
“徐云,我们还没有见面之前,我就知道了你的大名,你果然不同凡响,在那里都能闹出动静?”
“我也不想这样,我是被逼无奈的?”
“哦,你说说看?”
“我之所以来京城,是因为刑部给杭州府发去了公文,倒打一耙诬陷我这个好人?”
“刑部诬陷你,你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在杭州,认识了一个张家口的商贾,他的名字叫范永斗,此人涉嫌走私,并且,与建奴还有关系……”
徐云说的非常仔细,朱由检听的也特别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