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在腐叶堆醒来时,鼻尖几乎贴上铁甲犀滴着涎水的三棱独角。黏液腐蚀落叶腾起的青烟,与唐卡区“尸陀林黑雾“的腐蚀性如出一辙。他怀中的树精崽子微光正瑟瑟发抖,尾巴卷着狐狸剪纸——那是他在迷雾森林初次觉醒剪纸能力时的作品。
“焯!“林羽想推开微光,右臂却被藤蔓死死缠住。指尖的剪纸微光早已熄灭,兜里的“五星出东方“蜀锦残片却烫得惊人,在皮肤上灼烧出北斗七星的血痕。这图案与机械藤上的纹路完美重合,让他想起外婆临终前用血写下的符号。
“叮!检测到地脉异常,启动榫卯抗震模式。“系统提示音在耳畔炸响,林羽后颈的胎记与机械藤纹路诡异地重叠。缠住他的藤蔓表面浮现出故宫角楼的斗拱结构——这种“七踩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抗震设计,能将冲击力分散到各个构件。
“咔嗒。“藤蔓突然收紧。林羽发现这是“生长藤“,表面竹编纹路与展览竹编区的蝈蝈笼如出一辙。竹编大师曾说“活藤会找有缘人“,此刻藤尖正指向巨兽颈下三寸未角化的软甲。
“螳螂榫......“林羽呢喃着,摸出兜里的传单。三张被汗水浸透的榫卯笔记突然腾空,在空中拼出故宫角楼的“七踩斗拱“。藤蔓趁机刺入传单缝隙,自动编织成六边形盾牌,边缘的“逆鳞扣“毛刺对准犀角。这种源自战国时期的榫卯结构,能在受到冲击时自动锁紧。
“轰!“犀角撞碎盾牌的瞬间,林羽听见自己左臂骨折的脆响。斗拱结构卸去七成力道,碎成齑粉的传单里,飘落一片蜀锦残片——正是他在展览偷偷撕下的“晕针“血纹。这种蜀绣技法能让丝线在不同光线下呈现七彩光晕,此刻正吸收巨兽的冲击力,在他掌心烙下更深的印记。
“人类的血......在唤醒森林。“清冷女声从头顶坠落。银发精灵倒挂在藤蔓上,弓箭瞄准犀颈的弱点,耳尖的竹编耳坠让林羽瞳孔骤缩——那是他在竹编区画了整夜的“三星蝈蝈笼“。竹编工艺中,每根竹丝需经“九蒸九晒“去除竹魂,方能承载灵力。
“艾丽大人!他用剪纸救过我!“微光突然从林羽领口探出脑袋。精灵挑眉,箭镞突然转向,射断犀角的岩甲——露出下方淡青色的软甲,和林羽昨夜在展览动物标本区记的解剖图分毫不差。这种精准的解剖知识,源自他对外婆留下的《蚕桑萃编》的钻研。
“跑!“艾丽拽起林羽跃上藤蔓。铁甲犀的咆哮震落荧光果,林羽看见果实里映出自己的倒影:袖口的蜀锦暗纹,和部落图腾柱的裂痕完美重合。这种“一梭三线“的蜀锦暗纹,传承自三星堆青铜神树纹样,具有沟通天地的力量。
部落广场的篝火映着断裂的图腾柱,林羽踉跄着跪倒。裂口处的“生长榫“正在碳化,和展厅里明代家具的榫卯病害一模一样。老匠人递来的断木上,年轮里嵌着半枚竹钉——和他昨夜在榫卯模型底座发现的“暗榫“分毫不差。这种暗榫结构在宋代《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
“修,修。。。”,老人指着图腾柱,暗沉的眸子发出明亮的光。“顺......“林羽想起外婆的话,放弃硬拼,改用“暗榫接法“。摸出兜里的竹丝(展览赠品),学着编蝈蝈笼的手法,在断口织出“藏头接“。血珠渗进竹丝的刹那,断木突然震颤,自动拼出展厅微缩角楼的“鸳鸯榫“。这种榫卯结构能将两根木材紧密连接,无需钉子。
“天工!“年轻精灵的欢呼未落,铁甲犀撞断吊桥。林羽看见巨兽眼中的自己:T恤领口的泡面汤渍,正是展览那天留下的;兜里露出的传单边角,印着他偷学的榫卯笔记。这些笔记中记录着“格肩榫““霸王拳“等传统榫卯技艺。
“喝!“他吼出川剧西皮,音波震得巨兽踉跄。艾丽的箭镞趁机穿透软甲,箭尾的竹骨突然展开——正是他在潍坊区折的“七星梁“,缠着他在京剧区扯的髯口丝线。川剧的“变脸““喷火“等绝技,同样蕴含着古老的灵力运用方法。
巨兽轰然倒地,却在最后一刻甩动长尾。
“唳——”一团黑雾袭来,发出刺耳的尖叫。林羽挣扎着起身,目光扫到地上断裂的竹编。他突然想起竹编的韧性,强忍着疼痛,捡起竹丝,以“回纹锁“的技法飞速编织,在身前形成一道防御屏障。这种技法源自苗族竹编,能编织出具有韧性的网格结构。
“艾丽,攻击黑雾的中心!”林羽大喊,同时将手中的蜀锦腰包抛出。腰包在空中展开,血珠渗进“晕针“纹,释放出强烈光芒。艾丽心领神会,搭上箭镞,箭尾的竹骨闪耀着光芒——那是他在潍坊区折的“七星梁“,此刻被注入了强大力量。潍坊风筝采用“四艺八法“,竹骨经桐油浸泡可避雷。
利箭穿透黑雾,正中幽灵核心。林羽趁机将编织好的竹编抛向图腾柱,竹编如灵动的蛇般缠绕在断裂处,与榫卯紧密结合。他咬破舌尖,喷出一口鲜血,血雾笼罩图腾柱,激活了竹编中的“藏头接“与“鸳鸯榫“,图腾柱的裂痕开始迅速愈合。
随着图腾柱的修复,森林中的光芒逐渐恢复,暗影幽灵发出凄厉惨叫,逐渐消散。艾丽收起弓箭,走到林羽身边,扶住受伤的他。灰袍长老走了过来,拐杖滑落,露出内侧的蜀锦裹布。林羽瞳孔骤缩——襁褓边角的“回纹锁“,正是他百日时的襁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