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下课的功夫。
薛霖开始研究自己的词条了。
毕竟,他坐在讲台上,没有人打扰他,他看起来是看卷子,实质上,在看脑海中的词条。
几个老师甚至大校长都没有走。
他们是真的希望看到薛霖把卷子讲完,而且,就两节课而已。
一个上午,别的不说,在这里观摩一下未来状元的风采,刷刷好感度,也是值得的嘛。
只是,对于经常刷别人好感度的薛霖来说,就有些倒反天罡了。
词条任务完成。
【获得金色词条:学霸。】
【学霸(金):获得自适应学习能力,学科理解能力达到top2高校学生平均值水准。】
下面提供了好几条合成信息。
第一个是。
【学霸(金)】+【自律(紫)】=【学神(彩)】。
【学霸(金)】+【过目不忘(彩)】=【学术思维(彩)】
【学霸(金)】+【自律(紫)】+【过目不忘(彩)】=【学神(炫彩)】
好家伙,词条融合?
彩色之上,还有炫彩?
这算是直接把自己除了创作词条都融合了进去。
他看了一眼词条解读。
“干了!”
直接选择了最后一条。
“合成!”
【恭喜获得:学神(炫彩)】
【学神(炫彩):学习能力max。】
1.教育系统公布的科目,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理、工、农、医、文、史、哲、天文等,您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并且成为学术方面的顶级大家。
2.您的技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专精级别,专精以上,用熟练度来表示,技能的学习能力可达到常人的五倍。
3.您获得过目不忘的能力,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理解内化,形成您自有的思路,注:思路如果脱离主流,那一定是主流错了。
薛霖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要逆天了!
第一条可以不看,那是固有的。
第二条,是刷技能熟练度的,和此前相比,算是提高了上限,专精以上,也就是技能的研究生级别以上,可以获得别人的五倍学习能力。
有了这一点,他随便去哪个厂里打螺丝,也一定是打的最好的那个!
最后一条才是逆天的学神思维。
过目不忘,加上理解内化,并且,不会出错!
这才是学神!
眼睛微微的闭合。
再一次的睁开眼,他看面前的历史卷子有些不同了。
上节课他讲的,基本上都是别人的观点,他强大的记忆力,直接可以把文章里面的重点复述下来。
现在,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专家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但,哥说的,一定是对的!
当然,前提是自己的论点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撑。
很快,上课铃声响起。
薛霖继续的讲其他的内容。
包括世界史,以及古代史。
然而,下方的李春霞却敏锐的听出来,薛霖好像和刚刚讲的有些不同了。
如果说刚刚讲的很流畅,很有力道的话,那么现在,一些话语薛霖就讲的有些似是而非了。
没有那么明确?
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虽然没有那么明确,却像是比以前讲的更好了,也更加连贯。
薛霖自己都没有发觉出来。
他只是觉得,自己以前讲的都是别人的东西。
现在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而且,自己的思考是对这些已成定局的一些东西的质疑。
质疑?
问题意识?
他觉得这对于历史这种东西,应当是很有好处的。
但对于高考,没有任何的好处!
高考是有准确答案的,不需要那么的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是因为,越博学,就越谦卑!
然而如果一直是这样下去的话,可能满分都拿不到了。
薛霖也是克制着。
一边只讲授别人的既定观点,一边自己去思索。
他觉得自己快成杠精了。
史书寥寥几笔,到了他的脑海之中,就像是扩充了无数个思路一样。
他觉得,是不是创作词条出现的作用?
还好自己的脑容量够用,不然的话,可能要被这些东西撑爆了。
返璞归真!
有一种大言不辩,大音希声的感觉。
他克制着,依旧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能够想到的,都关联起来,然后呈现在课堂上。
所以,课堂就变得很有趣。
可能喜欢历史的就觉得很充实,干货满满。
不喜欢历史的,那就觉得头疼了,因为输入的知识实在太多了,跟不上。
李春霞看了一眼正在揉着头,听不懂的一些人。
觉得,自己是不是要邀请一下薛霖去重点班讲课。
但想想还是算了。
和刘子越的事情,闹的还挺大的,尽管他们这些层面的人没有动,但那只是因为两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不然的话,学校肯定来个大和稀泥。
毕竟,一个是文科状元,一个是有权有势,他们都得罪不起。
讲历史,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但,那些领导们却是双目放光。
这就是名师啊!
课堂能够串联起来,知识点满满,尽管和学生互动不多,但,却也足够了。
下节课讲作文。
直接让班里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了。
薛霖的方法很简单。
八股写作。
框架列了出来之后,往里面填充。
“我给你们总结一些万能的公式。”
“这里,可以填充一些诗词,增进语句优美,这里就要引用名人名言了。”
“这里要叙事,我先讲一下叙事结构的起承转合,事情要有转折,要有曙光出现,一定要写的精彩,你按照我的公式去套,肯定能写出一篇远超水准线的作文。”
“......”
毫无疑问,无论是薛霖的公式写作,还是他讲的故事逻辑,都极为的精彩。
作文写不好的,可以完全按照公式来抄。
作文写得好的,也可以印证一下自身。
毕竟,相通之处肯定是太多了。
在很多时候,你都会不由自主的都会往这个逻辑上面去靠,因为你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这样教你的。
几个领导小声的谈论着。
“这节作文课也极为的精彩,不愧是满分作文的作者。”
“是啊,不过,他自己写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的按照他总结的公式,但,这个公式绝对是能够达到扣五分以下。”
“高考的时候,老师几秒钟看一篇作文,这一个框架摆上,就能拿到太多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