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新梦:抚州文艺精品创作与特色文化走出去研究
- 意娜
- 2502字
- 2025-03-24 16:22:31
前言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抚州是江西省第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之称,中国文化史上著名文人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汤显祖等,都曾在此留下文化印记。抚州全市有71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431处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抚州还是江西省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设区市,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96个、省级传统村落113个。抚州背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努力前行,以文兴城,赓续文化血脉,并再创文化辉煌,其实并不容易。“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艺创作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十三五”时期,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艺术创作生态进一步改善。文艺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艺术作品的整体质量显著提升。重大活动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文艺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艺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文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在这一时期,抚州市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基本确立,汤显祖戏剧节成为江西文化“新名片”;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立,“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抚州市文化发展过程呈现出政府重视、文化资源丰厚、品牌突出的特点。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文艺战线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新机遇,直面新挑战,感国运变化、立时代潮头,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的滋养,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努力开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有“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的使命担当。
自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艺创作的人民立场和精品追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历史上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当代的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原部长黄坤明在出席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发挥文艺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新时代新气象,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和精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国家呼唤文艺精品,有着丰厚文脉的抚州应该勇立潮头,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和精品,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记录这片土地的奋斗历程。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当下与未来呼唤,让抚州带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积淀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向全世界讲述抚州故事、中国故事。同时,用优秀的精品深度滋养抚州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带着这样深远的目的,我们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的支持下启动了对抚州文脉的梳理和研究。本书凝结了抚州当地学者和文化部门多年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也参考了国内其他学者类似的分析思考。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周玥参与撰写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案例,并整理了大量资料。
我们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文艺精品?二是抚州的文化资源如何助力文艺精品的创作?三是抚州文艺精品用什么样的形式走出去?本书只是抚州丰富文艺创作资源整理和规划的第一步,后续还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各种资源影响力和存续力,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符号、作品、题材、片段进行各种再研究和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