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财富

随着三艘龟船的一百五十名战士涌上城墙,防守方彻底失去翻盘的希望。不到半小时,残存的士兵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前往领主大厅,维格发现伊瓦尔卸去甲胄,正在包扎左肩的伤口。

“该死的斯温,竟然埋伏一队重弩手伏击我。你有这人的消息吗?我要把他的头盖骨当做酒碗。”

“跑了。”当着众多战士的面,维格阴沉着脸叙述一遍经历,大厅顿时充盈着众人的哄笑声。

“这人也配称王?嘶,”牵动伤口,伊瓦尔浓密的眉毛拧成一团,继续处理左肩伤势。

下午,伊瓦尔召集两千居民和一千多名战士,他和维格并肩走上二楼阳台,向这座城镇宣示自己的统治者身份。

“谁赞成?谁反对?”

无人胆敢质疑,人群依稀传出妇孺的小声抽泣,伊瓦尔无暇关注败者的哭嚎,示意属下把抢掠的财宝堆积在大厅前方。

瓜分战利品之前,他抓起维格的手臂,“关于这场战斗,最应该感谢的是维格·哈肯森,他设计的战船和谋略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帮助我们提前攻占都菲林。奥丁在上,愿他的事迹传遍四方,直至世界终结。”

在伊瓦尔的带动下,上千人齐声呼喊维格的名号。

“北境之蛇!”

“北境之蛇!”

“神选者!”

“北境之蛇。”

......

欢呼声响彻四方,“北境之蛇”这个外号明显盖过了“神选者”,显然,众人普遍把旗帜上的五爪金龙当成一条怪蛇。

强忍着内心的吐槽欲,维格参加由伊瓦尔主导的分钱环节,比例如下:

战士们分五成半,伊瓦尔、维格各分一成半,剩下的一成半由曼楚尼和兰开斯特两家贵族瓜分。

“最亲爱的兄弟,你先挑。”

“你确定?”对视几秒,察觉伊瓦尔没在开玩笑,维格翻越栏杆从二楼阳台跳至地面,挑选本次的战利品。

尽管泰恩堡急缺人手,但他并不打算带奴隶回去,这些人的忠诚度堪忧,相当于一个随时会炸的定时炸弹。

略加思索,他挑选两枚蓝宝石黄金胸针,如今的不列颠贵族喜欢在胸前佩戴这种饰品,自己与赫丽吉芙也该有枚像样的胸针,免得在公众场合失了身份。

下一刻,旁人高声提醒:“总计十磅白银,您还有二百三十磅白银的额度。”

接下来的几分钟,维格索要一百五十磅白银、五十套受损铁甲、三架完好的重弩、六十架轻弩,以及全部的拉丁语书籍。

清点无误,他吩咐属下把战利品装上马车,饶有兴致地观看其他人的选择。

对于普通劫掠者而言,最受欢迎的是盔甲、铁剑、银币、首饰,烈酒和奴隶属于第二梯队,布匹和铁制工具属于第三梯队。粮食和牲畜不易携带,因此受欢迎程度最低。

临近黄昏,绝大多数人心满意足,在伊瓦尔的殷勤招待下,整座城镇陷入为期三天的狂欢。

当晚,伊瓦尔喝得伶仃大醉,不断拍打着维格的肩膀,“这次你帮了我一个大忙,进攻皮克特人的时候记得找我帮忙。”

“预计还要等两年。”

在维格看来,攻打北方的难度不算高,关键在于如何治理这片陌生的土地。万一操作不当,很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治安战。

经过权衡,他计划先培养一批懂得识字算术的事务官,拥有充足的准备再考虑出兵北上。

......

宴会结束,维格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北上,航行途中偶然听水手提及“巨人堤”,瞬间来了兴趣。

“这个自然奇观在什么地方?”

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海盗回应:“再往北航行半天时间。”

黄昏时分,船队抵达一处荒凉怪异的海滩。此刻正值海水退潮,嶙峋的灰色石柱从退潮的海水渐次显露,六边形的石柱棱面在夕阳照耀下泛着青铜光泽。

这些高约十余米的石柱排列得如此规整,形成一条绵延数公里的海堤,像被巨人用斧凿精心雕刻过。

“众神在上。”船员们纷纷跳下船,有人拔出短斧砍向石棱,火星迸溅处只留下发白的划痕。经过短暂讨论,众人一致认定这种奇观出自某位巨人之手。

随着时间推移,潮水退得更远了,露出更多沉睡在海面下的石柱。约伦突然指着海天交界处:

“快看!这些石柱是通到海里的!”确实,密密麻麻多达数万根石柱显露在外,仿佛通向约顿海姆的渡桥正在浮出水面。

(约顿海姆,北欧神话“九界”之一,荒凉、寒冷,是冰霜巨人和山地巨人的居住地。)

相比众人,维格面色平静,后世的地理学家给过解释,这些玄武岩石柱与巨人无关,而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距今大约数千万年。

“嘿,你们看够没有,找个地方宿营,明天清晨渡海。”

......

在德文特河口登岸,维格花三天时间赶路,于五月下旬返回自家领地。

望着泰恩堡上空随风飘荡的龙旗,维格总算放下内心忧虑,出门在外,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家地盘遭人洗劫。

“亲爱的,你回来啦?”

赫丽吉芙正在围墙上看书,一边享受和煦的阳光,瞧见丈夫的身影后扔下书卷前去迎接,慌乱中甚至跑丢了一只鞋子。

女人一路飞奔扎进维格的怀里,后者随意揉了几下她的深栗色长发,“领地状况如何?”

“夏粮收割顺利,陆续接收两拨维京农民,共计一百零五户。”

接过丈夫给出的蓝宝石胸针,赫丽吉芙佩戴在胸前:“重型铁犁的耕地速度和翻耕深度远远超过轻型木犁,受到乡绅和小地主的热烈追捧,我允许他们仿制,条件是拨出三分之一的土地推行三圃制,将近半数人拒绝了,宁愿使用原来的木犁。”

“不着急,等到秋季燕麦、豌豆收割结束,他们自然会意识到三圃制的优越性。”

领地运转良好,维格和妻子度过一段难得的安宁时光,直到六月份遭遇一桩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