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打倒童贯第一枪

六月初十,一封震惊朝野的谏言书流传开来,揭开了对童贯口诛笔伐的序幕。

六月初九余深和薛昂在宋昭的府上并没有花太多的功夫就确认了宋昭愿意上书弹劾王黼和童贯,毕竟蔡京一党和宋昭双方之间都有互相需求的地方。

当天余深离开后,宋昭连夜拟写了一封《谏止联金伐辽劾黼贯误国疏》,上陈朝廷。

很不幸的是这封谏言书并没有抵达道君皇帝的御案。

按照宣和年间的机制,宋昭作为左司郎中这样一个尚书省官员,是有权直接上书建言的。但是当宋昭按要求把奏疏呈上之后,自然首先到了中书省。

中书省官员看到内容之后大惊失色,虽然照例把奏疏流转给了门下省,但也赶紧通知了中书侍郎张邦昌。张邦昌虽然不喜欢童贯,但是毕竟这封奏疏涉及王黼、童贯两个宰执,尤其是涉及王黼这个首相,张邦昌也不敢怠慢,和王黼请示了如何处置。

张邦昌是在王黼的府上找到了他,王黼此时正在府上烦着呢,官家已经多日不曾叫他进内廷议事了,明显还在气头上。

张邦昌草草作揖之后,看得出王黼的烦躁,也不再东拉西扯,在王黼招呼他入座之后,他也直入主题开始汇报:“王相公,尚书省有个左司郎中宋昭,上了一封奏疏弹劾王相公和童枢密!”

王黼本来还在品着刚点好的茶,听到这话也没心思喝了。把盖碗往桌上重重一砸,眉头紧皱,问道:“弹劾?弹劾我王某人什么呢。”

张邦昌小心翼翼地说:“这个宋昭,借着伐辽的败报,说联金伐辽是祸国殃民之举。又说什么王相公、童枢密是什么谄媚之徒、好大喜功之辈,胡乱列了些统兵无能败于辽国的说辞,又说什么海上之盟是驱虎吞狼、最终要被虎噬。还翻出了花石纲劳民伤财的老账。”

王黼本来就因为官家怪罪他而生着闷气,听到竟然有人列数罪状弹劾自己,更是怒火中烧,举起盖碗作势就要砸下去。但是正当手举到最高处之时,却突然停了下来,把盖碗放回案上。

他突然冷静下来,问道:“这封奏疏如今在哪,呈到官家面前了吗?”

“自然没有,中书省抄了尚书省,但是我特意嘱咐了这封奏疏扣下,不要上呈。”

王黼点点头,示意张邦昌做的不错。但王黼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左司郎中,也敢上这么大的扎子?我看他背后必然有人在推波助澜。”

张邦昌弱弱地问道:“王相公是说……蔡公相他们指使的这件事?”

王黼点点头:“那蔡京手下的哼哈二将不是说什么蔡京是伐辽首倡吗,现在又找了个替死鬼来上谏言书,这就是想乘势参我和童贯一本,给他那老公相搏一个翻身的机会。”

“但是,这个宋昭和蔡公相一党似乎并没有什么往来呀。”

王黼让家仆重新上了一碗点茶,随后说到:“张相公可知为何我王某品用点茶一定要用建窑黑釉,自然是因为黑色的底子更加衬托这点茶的沫饽。但是这细腻的沫勃下藏的究竟是今年新进的龙团,还是掺了陈茶的次品,单单眼看谁又瞧得真切?

“他蔡京如果想要搅动这个朝局,岂会先用自己的茶筅来做点茶,又怎么会留下供人溯源的茶末?蔡京自然是要选一个和他们看起来无关的人来做,这事才能做的漂亮。”

张邦昌听明白了王黼的意思,开口问道:“既然这人不是蔡公相的人,咱们怎么处理他?”

王黼看向张邦昌,说道:“自然要处理,要快速处理。”

“明白,我回去就安排两个御史,弹劾这个宋昭,一是说他没有才干,尸位素餐,二是说他越职言事,言过其实。”

王黼摆摆手:“不要,如今官家还在气头上,御史弹劾必然会惊动官家。宋昭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角色,我去找童枢密商量一下,让他牵头,给他扣个‘干预枢密院军事决策’的帽子,再由中书省拟旨贬谪。

“此外不必给他定个什么大罪,除名送连州编管即可,你来拟定,我附署即可执行。到时候这件事你安排在例行公文里,官家向来不怎么翻阅这些例行公文,估计官家最后也不会知道这事。”

这是一套宣和年间宰执们很熟悉的流程了,利用朝廷的合理合法的流程和制度就可以绕过官家的审核,当然最重要的是利用了宋徽宗这个艺术造诣极高的道君皇帝沉迷书画、道教而不再在公务上下功夫的特点。

张邦昌与王黼商量完毕之后自然就安排下去加急办理这一套流程了。但是尽管这套流程是两个宰执紧盯着办理的,最终还是花了两天的时间。

而六月十一日,东京街头大街小巷都已经流传开了这封《谏止联金伐辽劾黼贯误国疏》。最先是在十日的夜市里,有个戴东坡巾的书生醉醺醺拍案诵读这封奏疏;次日清晨,大相国寺的菜贩发现经幢上都贴着抄满小楷的桑皮纸。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东京城,除了赵官家本人,可能都知道这封奏疏了。

谁也猜不透,是宋昭自己在外传播的,还是王安中这个尚书左丞作为蔡京的党羽从尚书省抄录了这封奏疏后满世界传播的。

但是不论如何,这封《谏止联金伐辽劾黼贯误国疏》刚刚在东京城传播开来之后,紧接着就是上言的宋昭被除名送连州编管的消息开始传播起来。

这封奏疏以及上奏疏之人被火速处理的消息一下点燃了东京城人民的怒火,街头巷尾充斥着对王黼和童贯等当权奸臣祖宗十八代的问候。

而作为各类清议的策源地,太学自然也平静不了。

两日前,陈东已经和马扩沟通过鼓动太学生上言罢撤童贯的事了,如今王黼出来给童贯站台,陈东自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在太学开始鼓动起太学生们给朝廷上书。既要罢撤王黼和童贯,更要为宋昭伸冤、为伐辽大军战死的将士伸冤。

陈东,这个以笔为刀,笔利于刀的太学生,要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