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伦理,机器人:一本孩子写给孩子的书
- 王岭主编
- 2261字
- 2025-03-28 19:29:41
序言二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疫情前一年与本书作者们初次相聚的场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季周末,当时本书的作者们大都还是朝气蓬勃而又充满稚气的年轻中学生,在微软(中国)公司位于中关村丹棱街5号的大厦会议室中,北大与微软的老师和工程师们与这些年轻人一起交流有关人工智能的进展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道德与伦理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我当时分享的题目叫作《AI与亚里士多德》,希望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与学生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本质以及人类自身在这一轮新型的机器能力突飞猛进的时代所应采取的态度与应对的策略。
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人工智能在大众媒体中还经常被形容为一个非常神奇而又不可思议的“神器”,社会的主流观点还没有摆脱以解放人类肌肉能力为代表的机械化时代的工业范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受制于“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博士所倡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而忽略了其实在上世纪末期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就已经阐明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若干轮产业革命的发展逻辑与次第。这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认知科学与人体理论发展而综合考虑的系统工程观点,超越了工业时代主要以机器代替人类肌肉力的视角,充分体现了信息论中关于“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即D-I-K-W信息金字塔的发展观点,其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机器的能力,而是把机器扩展人类肌肉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福祉结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化思考与分析,从而做出最有利于人类的技术发展策略与具体行动方案。正是因为当时这种大的社会背景和主流技术话语体系,我们与年轻作者们的分享与讨论就更加强调以批判性的思维观点来考虑这一轮技术发展的正与反的两方面因素,希望激发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从年轻人的角度来展现中国下一代学子对于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与认知。
在那之后这批年轻作者们在各位老师与学者的指导下,开始了艰辛的思辨与创作之旅,今天读者们手中的这本书就是经由他们艰苦的付出而结出的硕果。接触过书籍出版的读者们大都能体会到创作的艰辛,更何况还是一批同时要应付繁重学业与艰苦考试的学生们。我是真心为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也更加体会到什么叫作“少年强则中国强”。
由于本书作者的学生背景,本书的内容体系与表达方式不可能像经验丰富的专业学者那般完备与全面,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本书处处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思考角度,我尤其感慨于本书中所提出的“这不是一次工业革命,这是一场启蒙运动”的观点。
的确,到目前为止,过去几百年的工业革命就是基于十五世纪印刷技术的流行所激发的信息以及与信息相呼应的知识的广泛生成与传播,并因此造就了被称为“文艺复兴”,或者更精确地称为一场社会“重生”(Renaissance之本意)的巨大变革,进而推动了人类理性的进步和延续了几百年的科学、技术与工程能力的飞跃。前一次以纸张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所产生的是工业文明的范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人类正在经历因信息数字化而发生的海量知识生成与传播的又一轮社会“重生”,它所造就的社会冲击与影响大概率会远大于目前大家通常认为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如果借鉴过去几十年以刘易斯·芒福德、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等人为代表的技术与文化研究前行者们的深刻思考,尤其是他们关于信息与媒介以及人类与技术关系的探讨,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更像是类似于新一轮“文艺复兴”或者“社会重生”这种巨大社会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这些年轻学子们提出“这不是一次工业革命,这是一场启蒙运动”的观点,而不是亦步亦趋地遵循所谓专家的观点,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在这个人类都已经进入无人区的时代,每个人面前的题目都是一场开卷考试,既没有所谓的全能先知专家,也没有所谓的现成正确答案,有的只是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而这正是本书作者们能够在这本书中表达出可贵洞察的力量源泉。
本书的内容结构简单明了,从人工智能的公平、隐私与保障、可靠与安全、包容、负责、透明几个角度,以年轻人的视角,勇于突破现有的常规,提出了各位作者自身的观点,并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真与追求。书中所引用的案例、思维模型和思想实验已经能够完整地覆盖目前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主流观点,不得不感慨现在年轻人知识覆盖的广度与深度,这大概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信息的自由流通以及智能机器所助力的人类知识蒸馏与经验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本书的创作与出版本身就有赖于智能机器对人类的正面帮助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基于同样的机器能力,也形成了虚假信息与错误信息的广泛流动,造就了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局面的混乱与动荡,这正是那些对于信息技术能力有全面冷静理解的前辈们所预言的局面。本书的内容和思考的领域正好契合了现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因为信息极度发达以及智能机器能力飞速进步所造就的正、反两方面的社会问题,这本书开了一个好头,我也希望作者们在接下来的学业与工作生涯中,能够继续由此而开始的思索与实践;同时,对于读者们而言,同样需要以本书作为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开始认真思考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巨变时代所应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一方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与机会充分享有因为机器能力的进步而带来的各种便利与收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机器朝向“以人为本”的目标进行发展,让我们共同为发扬人类福祉做出每一个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