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015年》:像李小凡那样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陈云超

2015年7月9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小凡因病去世。

李小凡的离去,在北大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广大师生正以各种方式悼念李小凡、学习他的先进事迹。笔者以为,学习李小凡的先进事迹,关键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像李小凡那样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李小凡做人是实实在在的。“做人第一”、自尊自律、真诚严谨、淡泊名利是李小凡留给大家的印象。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眼里,他是“出学术不出新闻的教授”;在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眼里,他是值得推介给中文系毕业生的认真做人的典范。

李小凡做事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上,他秉持“课比天大”的理念和“慈爱如父”的态度,深受同学们爱戴;实践中,他追求真知、勇担责任,30余年风雨无阻地行走在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路上;学术上,他沉着坚毅、埋头耕耘,耗费10年主持编著了《现代汉语专题教程》《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两部教材。作为“双肩挑”的干部,他曾连续22年身兼北大中文系的党政职务,严以律己,为中文系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鞠躬尽瘁。正是把“实”作为做人做事的本色和基准,李小凡将为人、为师、为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从李小凡看似平淡的事迹中,我们依稀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坚信“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的王选;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历时七年完成《登科记考补正》的孟二冬;和研究生们一字一句读《辽史》的辽金史专家刘浦江……李小凡身上有着鲜明的北大基因、浓厚的北大情怀。可以说,李小凡的“实”及其反映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与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和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度契合,是北大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浓缩和体现。我们要把学习李小凡的先进事迹与弘扬北大的精神传统结合起来,将北大的精神传统融入我们的血脉当中。

李小凡的“实”与“三严三实”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就“三严三实”而言,“严”是精神追求,“实”是行为取向。践行“三严三实”,重在“实”字当头,“实”于做人做事。对广大师生而言,学习李小凡先进事迹,就是要将“三严三实”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字当头、“实”处落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广大教师而言,就是要在学习中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李小凡一生“实”字当头,坚守信念、潜心向学、倾心育人,在平凡间显示出不平凡的品格。可以说,以李小凡为“尺子”和“镜子”,就能量出我们做人做事的“长短”,照出我们做人做事的“境界”。工作中,我们要时常“量一量、照一照”我们的所想、所为,看是否践行了北大的价值导向和办学理念,是否真正理解了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否把“实”的要求与学校当前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了起来,是否在本职岗位上做到了“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没有遗憾。”李小凡临终前说。念及此,我们在悼念李小凡的同时,又为他感到欣慰——做人做事如斯,何来遗憾!

愿李小凡安息!

(本文发表于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