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性病学(第2版)
- 张学军 陆前进主编
- 974字
- 2025-03-14 19:19:09
第三节 皮肤超声检查
超声成像技术早已成为临床医学众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之一,因传统超声成像体系分辨率不够、深度不够浅表及探头过大(超声换能器)而未应用于皮肤病学。早期超声分辨率只有0.2~0.5mm,不足以分辨皮肤各层结构。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分辨率增加而逐渐用于皮肤病学。高频超声是指探头频率大于10MHz的超声。如超过50MHz以上的高频超声,又称“高频超声显微镜”。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A/B 20MHz高频超声系统DUB 20诞生,该设备专门为皮肤病学以及化妆品研发部门设计。
一、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
(1)询问患者皮损部位,嘱患者脱鞋后平躺在检查床上,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2)在患处加入适量耦合剂,将探头垂直轻放在皮损处。
(3)移动探头,对皮损进行扫描。
1)可以先扫描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然后缓缓向病损处移动,整个过程要注视屏幕,观察超声图像的变化。
2)在得到理想的超声图像后,按黑色按钮停止检查,利用软件可以回顾整个检查过程中的所有图像。
3)在软件界面打开患者数据,选择一张理想的超声图像进行后期数据分析。
(4)正常皮肤可清晰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
(5)皮损处可见低回声区,并且可利用机器测量方法测量肿瘤深度及边界大小。
2.注意事项
(1)操作时压力不要太大。
(2)操作镜头尽量与皮损垂直。
二、皮肤超声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图像特点
1.表皮
表现为一条高回声线或带,因为角蛋白含量高。在手掌或足底部位,表皮在高频超声下显示为两层高回声线或带,因为在此部位基质层较厚。
2.真皮
表现为中回声带,但强度较表皮小,这部分主要因为胶原蛋白的含量,且不同部位的真皮回声强度、超声密度且厚度不同。
3.真皮下层
表现为高回声区,主要是真皮和脂肪的交界区。
4.皮下脂肪
表现为低回声区。
5.浅筋膜
表现为高回声区,这部分主要为纤维组织组成。
具体见图5-3-1。

图5-3-1 皮肤超声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图像特点
红色水平线与传播方向以及超声波束反射相对应:1—表皮;2—真皮;3—真皮下层,真皮和皮下脂肪之间的边缘区;4—皮下脂肪;5—浅筋膜。
三、皮肤超声在皮肤性病科中的应用
1.正常皮肤厚度及回声的测量、皮肤老化的评估。
2.皮肤肿瘤的辅助诊断及边界确定,引导手术切除及组织活检。
3.炎症性疾病(如银屑病)的治疗前后的评估。
4.皮肤性病科治疗效果评估(激光、射频、光子嫩肤等光疗技术)及美容填充的探查。

皮肤超声(视频)
(崔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