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
- 文豪:跟着知青媳妇一起上北大
- 那那它是只女猫
- 2076字
- 2025-04-18 12:16:12
回到老丈人家后,林向东就遇到了斜挎着书包匆匆上学的小姨子赵青青。
“早啊姐夫。”
“小青,你眼睛怎么了?看着有点红啊!”
“没......没什么,就是昨天晚上看电影看得有点兴奋,半天没有睡着。”
说完,也不等林向东说什么,就先一步跑着去上学了。
“......”
只留下了原地有些无语的林向东。
心道:自己昨天都已经那么小心了,也没有发出什么声音,小姨子睡不着应该和他们俩没关系吧!
但是回想着刚刚小姨子吞吞吐吐,眼神闪烁的样子,便觉得十有八九是听到了什么。
这顿时让林向东也有些尴尬起来。
你想想啊!姐姐和姐夫的房事被小姨子给听了墙角,不尴尬才怪。
念及此,这又让林向东对尽快写小说赚钱,租房子搬出老丈人家的念头,又迫切了几分。
但是这事急不来,就算是写小说赚钱,也得把媳妇画稿被拒的事先解决了。
拿着换洗衣服去公共水房冲了个凉水澡,回来后吃了一顿苞米粥、咸菜丝和窝头的早饭后,趁着媳妇在厨房帮丈母娘收拾碗筷的功夫,大嫂李娜就一边喝着老丈人泡的茶,一边开口说:
“向东,昨天调查问卷和两种插画的样品都已经印刷好了,我们主编已经联系好了一家中学,利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来给我们做调研,不出意外的话,结果明天就能出来。”
“那就好,否则晓婉问起过不过稿的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昨天印刷样本出来以后,我们先在杂志社内部调查了一番,普遍都反映要买的话就会买晓婉的新式插画,所以今天去中学的调查结果应该也差不了。”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
聊了两句,喝完杯中茶后,大嫂李娜就去上班了。
至于大舅哥赵明诚,早就在吃完早饭后就拍拍屁股走了。
大嫂走后,客厅中就剩下了林向东和老丈人赵秉忠,想到曹老说的作家班,他就开口问道:
“爸,您听过作协要办作家班的事吗?”
“作协作家班?”
“这文学方面的事虽然我不熟,但也清楚作协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这作家班的成员恐怕每一个都得是文学界颇有潜力的新锐作家吧!”
话音刚落,赵秉忠随即便想到了面前的这个陕西偏远农村出身的女婿,往儿童杂志社投的稿子即将要发表,也是一枚冉冉升起的新人作家。
“向东,你是想参加这个作协作家班?”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
即便他在京城历史界再出名,也影响不到文学界的事。
在赵秉忠看来:女婿刚来京城一周多,想要参加作协办的作家班,还得求到他身上。
这让一向清高,不怎么求人的他有些犯难。
但是林向东接下来的话却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是我一个朋友说是要把我介绍进去,但是我又怕您刚给我介绍的图书馆工作还没有干多长时间就请假,让您脸上无光。”
“什么?”
“你一个朋友说介绍你进去?什么朋友啊!别被人给骗了。”
赵秉忠吃惊过后,就露出了担心的神色。
要知道就算是他堂堂北大教授,也不敢说能把女婿介绍进这作协作家班,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这种事,一般人根本办不了。
要么是身在作协工作的人,要么是在作协有关系的人。
而陕西偏远农村出身的女婿,刚来京城一周多,怎么可能认识这样的人。
“是我一个晨练伙伴。”
“爸你也不用担心他骗我,我一没钱二没权,人家骗我啥啊!”
“再说人家也帮助过我不少的忙,如教我打太极拳、卖给我布票和推荐我多读书啥的,上次您老看到的《资治通鉴》就是他推荐的。”
林向东见老丈人误会了,便开口解释起来。
“如此说来,骗你的可能性还真不大,但是你也别抱太大希望,以免到时候进不去失望越大。”
“至于刚去图书馆工作就请假的事好说,进作协作家班是好事,你成作家了说出去北大脸上也有光,到时我会亲自给他们馆长打招呼,说不定还能给你将工作转正呐!”
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忽然之间转变成了作家,赵秉忠相信如果自己女婿的文章发表后,学校对其的态度肯定有所转变。
如此一来,自己原本是找关系塞人的举动,可能就会无意中为学校带来一位有潜力的作家人才。
想到这里,赵秉忠脸上的笑容想止都止不住。
“那就好,毕竟是去作家班上课学习,和图书馆的工作肯定会有冲突。”
“至于工作转正的事我是不敢想,顺其自然吧!”
林向东刚来京城的那会儿,其实挺想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如果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能转正,那就太好了!
但是,现在通过写书投稿赚到了比工资还要多很多的稿费后,他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转变。
不管是买布做衣服,还是改善伙食,即或者是搬出去租房,和媳妇过二人世界,都离不开金钱。
而现在,稳定的工作不能给他带来温饱,想要快速实现这些目标,就得通过写书赚稿费才行。
而作协办的这个作家班,就能很好的提升他的写作能力,为将来投稿赚钱打基础。
如果在作家班和工作两者之间做选择的话,林向东心中的天平因为迫切需要赚钱,而逐渐向作家班倾斜。
但是在1978年的当下,没有工作几乎寸步难行。
不管是住招待所还是买火车票,都得需要单位的介绍信才行。
如果有可能,林向东还是不想放弃在图书馆的这一份清闲工作。
至于工作转正的事,他是真的没敢想。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得看出身,他一个农村出身,又是小学文凭,就算是写了两篇文章侥幸被杂志社发表后,人家也不会给他转正。
在他看来,自己是不是作家和图书馆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北大有学问的人多了,作家肯定也不少。
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
实际年龄已经六十多岁的林向东,早就已经过了幻想的年纪,将心态摆的很正。